9月6日一早,平昌县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双河村,福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查正云领着10余名机手翻耕刚收获了的红粮基地,准备抢在小春播种前种出一季秋菜,“我们有麦金地中央厨房的收购订单,多一季秋菜就多了一份不菲的收入。”
建设优质基地、推广科技助力、开展订单种植......平昌县多管齐下、科学施策,让每块耕地充满活力,确保粮油稳产丰收,奠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多管齐下 建设优质粮油基地
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千丘、长石等4个村连片17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调平整形,各村正在加快土地培肥,准备赶上小春播种。“依托村集体经济,小春计划栽种1000多亩油菜。”千丘村支部书记陈中华坦言,“保证粮油菜稳产高产的同时,还为景区打造出油菜花海的景观!”
平昌地处深丘地带,坡陡地小耕种不便、抗灾能力弱等因素,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痛点堵点”。“面对‘痛点堵点’,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决的新路径。”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胥英豪介绍,结合高标准农田、现代粮食园区建设和“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等项目,平昌县对零散碎片、坡度较大的田块进行“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改造,配套完善农田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仅2022年建成“宜机宜种、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标准化粮食基地1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0.35%。
“先种一季秋洋芋肥肥田。”9月5日,西兴镇八一村村民李和平忙着给新托管的6亩多耕地运送农家肥,这些土地都是撂荒地整治出来的,全村在边角田块整治出了100多亩撂荒土地,采取托管的形式分给有意愿的村民耕种。据了解,平昌县2022年累计排查整治撂荒地21586亩。
建好基地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平昌县创新机制管好基地、发动农户用好基地,围绕“建标准基地、兴粮油产业、富一方百姓”三大目标,全面推行县、镇、村、组四级“田长制”管理,探索组建“一队一社一中心”(农村助耕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整治,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2万亩,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科学施策 提高粮油产能质效
进入9月,平昌县的水稻进入大面积收割期,灵山镇关路村有机水稻产业园业主何韬望着200多亩等着开镰收割的稻子,笑着说道:“大旱之年还有这么好的收成,得益于园区完备的排灌设施,还得益于种植了优质的水稻品种。”
何韬种植的川优6203、宜香优2115,是平昌主推的“稻香杯”优质稻品种,全县2022年发展有15.1万亩,测产水稻平均亩产达545.96公斤,较上年增加12.55公斤,增长2.4%。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力提升粮油产能,2022年,平昌县粮食生产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671.5公斤、高粱平均亩产365.9公斤;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9万亩。
“为大力提升粮油产能,我们推广机耕作业,发展起适度规模经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治国说,2022年,平昌县新培育种粮大户22户、家庭农场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较上年增加5.5%;在灵山—云台—白衣—响滩和驷马镇培育创建市级现代粮食园区2个,在元山、大寨、江口等镇(街道)建立县级粮食园区10个。
走进西兴镇高峰社区蔬菜基地,一个个太阳能杀虫装置伫立在田间地头。近年来,平昌县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促进优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在驷马、元山、灵山等地建立春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0万亩,带动全县推广玉米绿色防控25.5万亩;在云台、板庙、江口街道等地建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万亩,带动全县推广水稻绿色防控34.2万亩,全县“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52.7%。2022年来,全县农产品风险检测合格率达100%。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和“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张立祥 徐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