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营商环境“梧桐正茂”,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之“凤”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3-11 14:28:00 编辑:肖婷源 点击:
营商环境,一直以来都被看作企业投资兴业的土壤,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从2001年世界银行创建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开始,便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在各国之间上演了提高综合排名的大比拼。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比上一年提升15位,且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中国营商环境改善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这得益于每一个城市单元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成都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成都将营商环境作为走向世界的名片,也作为其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成都都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从1.0版本到3.0版本,成都营商环境的进阶之路
成都频繁站上国际舞台始于哪一年?是中欧班列拉动的贸易增长,还是国际航线带来的世界流量?是“一带一路”带动的成都经济、文化走出国门,还是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搭建的外交平台吸引了全球目光?现在大概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成都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世界眼光,以“比肩国际一流”的硬性约束来倒逼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头。

▲天府国际机场
事实上,成都营商环境建设的飞速发展,也就是近两年的事。
2019年3月1日,围绕夯实基础建体系,成都出台营商环境1.0版政策体系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7大政策等文件,从创新创造、政务效能、产业服务、对外开放、权利保护五个方面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开启了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工作。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成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
同年年底,成都围绕对标对表促提升,在全面对标世行和国家发改委评价体系,全面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出台营商环境2.0版政策体系,针对开办企业、水电气、登记财产、施工许可等可量化指标领域力求环节更减、材料更少、时间更短、成本更低、跑动更少、服务更优,针对非量化指标领域持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仅仅3个月之后的2020年3月,成都就迎来了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围绕突出特色强品牌,把企业市民感受作为评价“第一标尺”,对标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最高标准,结合成都实际所制定的《成都市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力争把成都打造成为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精准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民新高地。
不难看出,成都在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瞄准的,正是国际标准。“简单来说,1.0版就是建体系强基础,2.0版就是全面对标对表,3.0版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市民感受作为评价‘第一标尺’,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廖俊曾如是总结。
也正是因为成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营商环境建设,才使得成都跻身各大榜单:2020年8月,《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成都获评2020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这是继上一年拿下2019中国招商引资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和2019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等奖项之后,成都又一次因营商环境建设备受瞩目。而在同年的12月21日,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成都的营商环境综合水平排进全国第六位。
跻身营商环境国内前六的成都,底气何在?
不可否认,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提高投资吸引力、促进创业就业,改善营商环境将是促进经济稳增长的最重要基础。在一份份颇具含金量的荣誉背后,是成都营商环境“硬功夫”的展示。
首先,市场主体数直接反应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程度,除了深圳拥有300万级别之外,上海、成都、广州紧随其后,均在200万-300万之间,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正向产业生态圈加速聚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正被充分激发;
其次,在基础设施指数方面,虽然权重较大的航空吞吐量和地铁长度决定了上海和北京占据了绝对优势,然而,因其参考数据大多截至2019年,因此,随着去年年底多条地铁线路的开通和今年6月天府国际机场的即将投用,成都基础设施指数的排名还将进一步提升。

▲如今,成都地铁长度已经被更新至518公里
第三,在社会服务指数方面,成都紧随北上深广之后,排在第5位,这是测算了融资、科技、医疗、养老、教育、人才和研发服务共7个指标,采取了等权重的测算方法。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成都拥有上市公司553家,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82张,每千人拥有大学生51人……此外,从2019年全国专利授权量来看,名列前茅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成都排在第9位,且成都是西部唯一入围前十五名的城市。当然,随着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推进,成都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强度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还将进一步带动经济总量稳步上升;
除此之外,包含人才吸引力、投资吸引力、创新活跃度和市场监管四大类的软环境指数方面,成都以0.4878的成绩紧随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六。以人才吸引力为例,近年来,为了激发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产业发展的蓝海中,成都不断出台人才吸引政策。数据显示,近几年,成都人口规模实现稳定增长。2019年末常住人口165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1万人,如此大的增幅,与吸收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

▲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成都在多个维度上的持续发力,使得其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2020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增长15.6%。看似简单的两个数据背后,便是对成都营商环境水平的最大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的营商环境前缀了“国际化”标签,这得益于其国际化硬件设施的加快建设——据统计,成都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130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79条,新开通6条,国际航线规模稳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设立省级经开区,国际班列开行4317列,同比增长35.5%;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近5000列,历年累计开行量达14000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40%。

▲成都国际铁路港
城市枢纽能级的不断提升,增加了成都对外资的吸引力。据成都市统计局消息,2020年,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到20家,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04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05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99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504.2亿元,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112个;境外投资已分布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企业数增长8.9%,经济外向度达40.4%,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此外,据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将于今年出台,届时,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将提升为制度规范,以高质量立法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库。成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将再上一个台阶。
百尺竿头,成都即将迎来国际化营商环境4.0版本
在今年的成都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了《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报告》,随后,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面向“十四五”,将致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坚持以市场主体和市民为中心,以市场主体和市民满意度为导向,以高效精细服务为抓手,科学精准出台惠企利企便民政策措施,推动审批服务简约易办,惠企政策精准易享、发展机会公平科技、要素获取便利快捷,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保持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努力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成都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稳定公平发展环境,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
并且,在2月18日发布的《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中明确了具体的举措:成都将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争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抓好营商环境3.0落地、研究制定4.0政策四个方面开展。其中,成都将继续优化市、区(市)县两级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改革,大厅入驻事项100%授权到位,原则上实行“最多签两次”办结工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提升“蓉易办”平台及多端服务功能,推动平台与各业务系统深度对接等。每一项举措都明确了项目进展、责任单位,给出了清晰的时间线。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在持续完善营商环境3.0版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动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国内兄弟城市先进经验做法,适时出台营商环境4.0政策,将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营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

▲成都
在中国西南的广袤大地上,这块1.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崛起为创业兴业的沃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更加便利的市场准入、更加透明的市场规则、更加健全的服务体系、更加有效的权益保护……成都以政策定力帮助市场主体对冲不确定性,以自身的生动实践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贡献成都智慧。(杨红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