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正式投运
聚焦“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去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认为是西部大开发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升级版和增强版。《意见》赋予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的战略定位,以更高的目标、更丰厚的内涵给成都带来政策大礼包。
成都如何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日前《2021年成都市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正式出炉,将聚焦“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突出战略谋划、实施重大举措,持续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工作走深走实。
打造新时代 西部大开发核心引擎
《意见》首次引入高质量发展目标,强调西部地区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在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上,《意见》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
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由谋划布局到全面建设,成都将重大科学装置作为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核心引擎的抓手。
《要点》明确以“两区一城”为载体,以(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为布局,成都将在此打造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在产业发展上,《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
《要点》提出优化调整产业功能区布局,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产业生态圈联盟实体化运行。今年,成都将建成运营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构建科技服务、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等八大专业化服务体系。
继电子信息产业迈入万亿级集群之后,成都还将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发展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推进内嵌式磁浮试验线等基地建设等。
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今年成都将实施城乡融合十大基础工程。建立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深化“大开放”
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意见》赋予四川成都一个鲜明的定位,即开放枢纽。
《要点》明确了成都打造开放枢纽的重点。南向要拓展东中西三大泛亚陆海贸易通道,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优化泛欧泛亚市场布局;西向要拓展泛欧泛亚陆上贸易通道,对接新亚欧大陆桥,将物流通道提升为经贸合作通道,扩大对欧合作规模和层次;东向要全面提能经济循环通道,畅通沿江高铁通道和陆海联运通道,加快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扩大对日投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投入运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成都将持续拓展“48+14+30”国际客货航线网络,有序推动重点区域定期直飞航线航班恢复和重要航点频次加密,力争规划的14条全货机定期直飞航线年内全部开通。
此外,成都还将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供应链枢纽城市及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用好中国-欧洲中心、中欧班列(成渝)等对欧平台,共建“成渝-东盟”合作平台,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狠抓“大保护”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
美丽西部建设,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点》提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在“双碳”目标蕴含重大机遇和挑战的当下,成都将在今年加快编制形成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三治一增”,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以“青山绿道蓝网”为主体骨架,实施“五绿润城”城市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三级绿道体系建设,实施示范蓝网、“百个公园”示范工程。
在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价值转化上,今年成都将启动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EOD)试点,深化以城市品质价值提升平衡建设投入的建设模式、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的发展模式,推进三岔湖、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公园等生态涵养和生态价值转化示范。
成都还将创新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指标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深化用能权交易试点,争取西部环境资源交易所落户。(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