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交警创新探索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路径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1-04-12 09:35:26编辑:张小风

交警在路口疏导交通


通过设置“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大幅提高节点通行效率

近年来,为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大城市病”,成都交警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服务公园城市建设、构建“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为导向,深入实施科学治堵,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治已病”和“治未病”的能力水平,最大限度保障了城市路网稳定运行,最大力度推动了城市交通向绿色集约出行方式转变。
科学治堵
片区循环双单模式除“痛点”
在金牛区奥林片区,为了保证道路通行能力,避免错车困难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成都交警根据路网功能和分布,顺时针单向循环,单循环为单侧停车腾出空间,五里墩支路、五里墩东二巷、五里墩东路等处,规划增设单侧占道停车泊位,同时在中心城区以内设置有临时占道停车泊位的196条街道对侧路缘石施划了禁停黄线,打通城区中小街道“毛细血管”,切实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交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积极引导群众绿色低碳出行。
现在的奥林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2.25降至1.05,片区交通事故周报警量同比下降75.2%,侵财类警情同比下降30%,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目前,成都交警已在82个机非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联动城管部门采取“投入小、工期短、见效快”的交通工程改造,以“微创手术”消除43个拥堵节点,大幅提高节点通行效率。
建立由公安交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的道路硬件改善提升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交通堵点节点分析及对策研究,持续打通97条断头路,有效消除道路“肠梗阻”;围绕优化道路利用率,针对成都通勤交通特点,综合设置6条潮汐单向交通、潮汐可变车道。
成都交警采取“干道优先,提高绿信比”的方法,已在中心城区进出城主干道和重要环线构建了50余条信号绿波带,并通过信号灯绿波带控制策略,提高信号运行协调性,增强路网通行效率,减少路上车辆通行时间,降低道路拥堵指数。
绿色出行
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体系
成都交警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优化调整173条支线公交,在市区单向3车道以上的主次干道全部施划公交专用道,在高架快速路全线设置了双向BRT,在潮汐单向交通车道仅允许公交车双向通行,在施工区域和单行道也可双向通行,方便地铁公交换乘接驳。目前,公交专用道达1084.3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公交线路总长的5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成都交警“一点一策”科学制定轨道交通三期、四期9条在建线路的交通疏解方案,确保了轨道交通558公里运营里程按期实现,通过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变革路权分配,重组合江公园慢行街区、一环路市井生活圈交通,“瘦身”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配合建成自行车专用道300公里等,打造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空间,规范共享单车停放,“车退人进”。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超200万人次,共享单车与地铁、公交接驳比例达40%,自行车出行比例由原来的3.7%增加至11.6%,相当于每天替代36万辆小汽车出行,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安全便捷。
创新探索
实施接送学生车辆“预约出行”等措施
为进一步缓解城区路网交通压力,成都交警积极策划“预约通勤挑战活动”,目前,参与并完成高峰时段错峰出行车辆341142辆次,挑战成功率62.35%,市民兑换“预约通勤”尾号限行日预约出行奖励10396人次。2020年10月19日,成都市恢复小汽车常态化“尾号限行”,并实施接送学生车辆“预约出行”便民措施。目前,共有32.29万户家庭在“蓉e行”平台申报登记,已预约出行车辆26.09万台,预约率达80.8%,工作日每天约5.1万名家长自觉按照预约时段出行,守约率高达98.6%。通过与往期多项交通指数特征进行比较,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持续好转。
成都交警探索超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新范式,对助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交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成都交警深入实施科学治堵,交通治理理念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推动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动脉,以更大格局谋划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在近三年全市人口增加170万人、汽车净增98.2万辆、市政工程大建设的压力下,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8.9%,通勤时间缩短7分钟,公交出行机动化占比升至60%,实现了超大城市不限购、不限外、少限行下的拥堵缓解、绿色转型。(何良 摄影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