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增速14.6% 成都如何激活民间投资“一池春水”?
“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0倍!”说起企业落户成都后的发展趋势,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鹏难掩兴奋。
强劲增长的势头,令他对公司的新项目——正在建设中的轻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更有信心。该项目投资22.5亿元,资金来源由公司自筹,将建设全国首个民营企业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
企业拿出真金白金投向市场,成都民间投资呈现出非凡活力。今年一季度,成都全市民间投资增速14.6%,高于全国、全省分别为14.2和11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投资增长的“稳定器”,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成都完善民间投资政策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城市营商环境品牌,换得民间投资“用脚投票”的信心。
释放政策红利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数据显示,成都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左右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是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面向未来,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必然要求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积蓄和增添发展后劲。今年1月召开的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支持参与重大项目,以标志性项目和有效投资从供需两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如何让更多民营企业分享城市发展红利?当前,成都正抢抓“两重”“两新”“十五五”规划等战略机遇,高质量开展项目谋划储备。一大批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踊跃参与。
4月底,成都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发布《成都市基础设施项目机会清单》和《成都市产业化项目机会清单》,共汇集重大项目617个,包括909条供需信息,总投资规模3630.8亿元。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每条供需信息均涵盖项目名称、所属产业园区、项目内容、建设地点、项目类别、需求类别、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社会各界精准对接与高效匹配。
反映在经济运行实效上,2025年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较2024年全年加快8.4个百分点。根据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分析,从投资结构来看,工业投资对民间投资的贡献度不断增强,一季度民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5%,连续5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中高端制造业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2%,汽车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9%。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看来,成都通过一揽子政策给资金、给机会、解民营企业之所急,有助于推动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加快盘活和促进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系列举措,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这也是成都制造业新动能不断聚集的重要原因。
“鱼水共生”制度创新激活生产要素
“成都民间投资的逆势上扬是制度创新与产业演进深度耦合的结果,是政策精准度与市场敏感度共振的产物。”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国空科技(中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空经济,能提供一扇窗口,看出城市的“造风”与民营企业的“乘风”。
去年12月开工的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今年将完成基建和封顶。这是沃飞长空落地成都四年以来,再一次地“大手笔”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30亿,未来有望在成都打造低空经济新标杆。
谈到企业与城市的互相成就,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CMO费岚给出增资关键词:产业基础、人才吸引、政策扶持。
对于企业而言,政策不是直接“撒钱”,关键在于激活市场的创新要素。去年11月,成都淮州机场完成全场景低空空域(航线)试飞工作,并发布了《全场景低空空域(航线)及使用规则》,标志着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入使用,为低空经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费岚表示,作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成都拥有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可探索创新空域管理模式。阶梯式低空空域的投用,使得机场原有低空空域飞行高度提升至三倍,并容纳了6种空域,“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更多测试任务和飞行试验”。
事实上,民间投资的逆势上扬不仅在于数据回升,更在于民营企业的真实感受。去年11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门工作机构,为民营企业搭平台、拓市场、聚资源。在24小时“待命”的政企微信群里,在答疑解惑和资源匹配的对接会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找到了安全感和发展信心。
“增速背后的深层意义在于,验证了制度创新对生产要素的激活效能。”朱克力表示,成都民间投资的逆势上扬对于区域经济的启示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清晰的规则框架,并非单纯依靠财政刺激,而应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精神,这才是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能。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