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颂歌凝心聚力 矢志不渝一心向党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1-06-26 10:38:57编辑:刘婷婷


《巴蜀儿女心向党》。


演出现场,观众热情喝彩。


《一封家书》。


开天辟地《我宣誓》。


《过雪山草地》。


火红年代《歌唱二郎山》。


《太阳出来喜洋洋》。


春潮激荡《春天的故事》。


《在灿烂的阳光下》。


走向复兴《金不换银不换》。


《不忘初心》。

回望建党百年辉煌路,印刻着闪光的四川足迹;在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里,典藏着精彩的四川篇章;巴蜀儿女的每一颗红心,永远向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6月25日晚,“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在省体育馆举行,载歌载舞的巴蜀儿女,用一场气势恢弘的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演出由“开天辟地”“火红年代”“春潮激荡”“走向复兴”等主要篇章和序章、尾声组成,2000余名演职人员参加,是我省近10年来举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文艺盛会。
开天辟地 百年前红船光辉启航
伴随着《国际歌》激昂的旋律,巨幕缓缓开启。
舞台中央,革命者们动作如铜像般定格,有的半蹲,有的站立,有的为战友遮挡枪林弹雨,有的簇拥着鲜红的旗帜,但不变的是此起彼伏的“我宣誓”,声音庄重而坚定——序章情景表演《我宣誓》,把观众拉回曙光将至的“觉醒年代”。四川青年编导苗怡透露,节目用多样性动作形成视觉冲击,创造性地塑造了宣誓人物群像,史诗般立体展现革命先烈精神面貌。
百年巨浪,起于初澜。在第一篇章“开天辟地”里,一首情景演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把历史的长镜头对准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和人民心相连……”在清脆悠扬的歌声里,观众“穿越”时空,共同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在舞台的背景屏幕上,红船从漫漫长夜中驶出,点点灯火穿透重重雾障,托着初心,驶向远方。
接下来的节目,尽显“四川元素”。
配乐急促铿锵,舞台上,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呈现了横贯江面的摇晃铁索。惊涛骇浪间,红军战士迎着枪林弹雨,一边举枪射击,一边匍匐前进,紧张气氛溢出舞台。在舞蹈《飞夺泸定桥》里,不论士兵的表情、动作,还是舞台背景、音乐的烘托,都凝聚起一股直指人心的力量。随后聚光灯又转向红军长征途中的画面,风雪呼啸,相互偎依的红军战士出现在茫茫的雪山草地。在舞蹈《过雪山草地》中,高举的旗帜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向前。
情景朗诵《一封家书》,将现场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节目以川籍革命烈士赵一曼就义前写给儿子的诀别信展开,是“开天辟地”篇章里四两拨千斤的柔软泪点。“赵一曼是我们四川走出去的优秀革命者,更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是多面的,立体的。”饰演赵一曼的国家一级演员董凡,本身就是话剧《赵一曼》的主演,此番再次饰演赵一曼,她说,必须把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角色里,再一字一句念出《示儿书》,才显得自然。纸短情长,一封封深情的家书里,一位位如赵一曼一样的革命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起来。
火红年代 巴蜀儿女竞芳华
如果说,硝烟和风雨铸就共产党人坚强的体魄,生命与信仰唤醒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那么,随之而来的革命与建设,则托举起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第二篇章“火红年代”里,有众多巴蜀儿女的拼搏青春。
合唱+舞蹈《东方红》、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舞蹈《太阳出来喜洋洋》、领唱+舞蹈《歌唱二郎山》等节目让舞台节奏由凝重、磅礴转为轻快愉悦,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徐徐铺陈。
《歌唱二郎山》赞颂了修筑川藏公路的解放军官兵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意志。开山、挑土、架桥梁,哪怕风吹雪飘,依然情绪高涨,在流畅自然的曲调中,演员们再现了那段修路壮举。
诗朗诵《火红的攀枝花》,声、乐、舞三者相融,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叠加,身着红裙的演员翩翩起舞,肢体律动间,如火红的攀枝花绽放舞台,展现出一个个工业奇迹和骄人业绩。“通过节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历史、回望历史,切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是我们编排节目的初心。”青年节目编导卿庆说。
这一篇章,凝聚了浓郁的“四川元素”,更凝聚了巴蜀儿女暖融融的心意。
舞蹈《太阳出来喜洋洋》,经过重新编曲,让人耳目一新,表达了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舞蹈表现上,节目编导吕品特意将舞蹈结构设计为圆形,“寓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们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建设美好家园。”结尾处,舞蹈结构又变换为屋檐状,年轻舞者目视远方,美好生活涌动眼前。
春潮激荡 品尝改革开放甜美果实
东方风来满眼春,舞台的时针调到1978年末,翻开了第三篇章“春潮激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合唱+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熟悉的旋律引得现场观众一起跟唱,舞台后方大屏幕上展现着城乡巨变,大江南北生机盎然,中华儿女意气风发。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种子,舞台的色调愈发明亮起来。合唱+舞蹈《春天的故事》,舞蹈演员们穿着绿长裙,把双臂伸向天空,好似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饱满种子,变成破土而出的嫩芽,呼吸着这世界的新鲜空气。“交响乐是一种国际音乐语言,它代表着一种交融与互通,在富有中国特色的旋律中,又能表达改革开放的历史片段,不失大气。”富有时代感的选曲,凝结着青年编导林晨的思考。
绿色的嫩芽继续成长,紫荆花的花苞已在含羞酝酿。此时,主舞台焦点转向了大屏幕,屏幕上投射出香港、澳门回归时的珍贵历史画面。舞蹈《回归》,一位舞者一路旋转到舞台前方,绿色长裙褪去,紫色的长纱写意地点缀在队伍中,一朵光彩夺目的紫荆花骄傲地绽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患难中见证真情闪亮/无论在身边还是远方……”歌舞《感激在心》,一首广为传唱的抗震救灾歌曲,借助舞台重新演绎,激情颂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情表达巴蜀儿女感恩党、感恩祖国的真情实意。
春风化雨,天籁般的童声响起。领唱+混声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由来自泡桐树小学和芳草小学的“10后”小演员们共同演绎:“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我们在时代春风里/春风催我永开拓/我们在灿烂阳光下/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孩子们沉浸在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里,他们的笑脸上写满星辰大海,稚嫩的声音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走向复兴 矢志不渝跟党走
第四篇章“走向复兴”让整场演出进入高潮。百年实践,验证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世纪航程,认定一个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领唱+合唱+舞蹈《不忘初心》,诠释了初心是起点,是本色,是风雨不动的定力,是攻坚克难的底气,是开山拓路的力量,展现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独唱《再唱山歌给党听》,唱出新时代56个民族幸福的心声,民族兄弟姐妹心连心,携手共创和谐家园。
表演唱《金不换银不换》借彝家儿女的歌声,歌颂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波澜壮阔的抗疫之战更加显现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群众的向心力。表演合唱《坚信爱会赢》感动台上台下无数人。
两度“梅花奖”得主陈智林、陈巧茹带来新创的川剧戏歌《花开天府》,花旦随油纸伞起舞,唱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四川,更唱出有滋有味、日新月异的巴蜀新故事,绘声绘色展示巴山蜀水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声情并茂展现川人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激昂高亢的诗乐舞《光荣与梦想》之后,是新创的大歌舞《巴蜀儿女心向党》,“越过巴山亲吻你温暖的胸膛,蹚过蜀水进入你复兴的梦乡……川流不息跟着你的方向,锦绣天府闪烁着你的辉煌……”最后的压轴大歌舞,领唱、舞蹈加合唱演员1200人齐聚舞台,以饱满的激情唱出巴蜀女儿永远跟党走的心声,展现巴蜀儿女奋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情绪在高涨,演员在递增,在尾声部分,参演的全体演员涌上舞台,3层舞台上形成了如彩虹般绚丽的巨浪人潮,这是激情澎湃的巴蜀儿女,也是绚丽辉煌的未来篇章。主旋律响起,全体观众起立,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台上台下流淌着热烈的感情,歌声掌声融为一体……(李婷 边钰 摄影 向宇 李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