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肩挑背扛“重新安排山河”

50年前,数十万仁寿儿女风餐露宿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黑龙滩水库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1-05-10 09:17:15编辑:庞捷


今日的黑龙滩水库,风光旖旎。


黑龙滩水库工程祝捷大会。


参与黑龙滩水库建设的娘子军。

在黑龙滩水库建设现场,工人在打条石。(本文供图:黑龙滩灌区管委会、仁寿县委宣传部)
蹲点点位
仁寿县黑龙滩水库
历史评价
1970年起,数十万仁寿人肩挑背扛、艰苦奋斗,拉开了黑龙滩水库及灌溉系统的建设大幕。水库历经2年建成,整个灌溉系统历经15年建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解决了仁寿县及周边区县4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重新安排仁寿山河”
大突击时10余万人吃住在工地
“水源有保障,秧苗长势好,今年可以放心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了。”4月21日下午,眉山市仁寿县慈航镇三台村村民李水清来到自家育秧田旁,看到绿油油的秧苗已破土而出,这位种地老把式脸上露出欣慰笑容。
一个多月前,李水清和许多仁寿种地老把式们一起拉开了春耕大幕。而就在此时,几十公里外的黑龙滩水库,连通灌渠的闸门紧闭,辽阔的水库已蓄满清水,等待着10余天后的第二次春灌放闸。届时,清水将沿着灌渠奔腾而下,冲向满是生机的田园。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的水利事业,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及其灌溉工程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程。
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仁寿县,曾是全省有名的严重干旱县。据县志记载,民国期间,仁寿遭遇的大旱和局部大旱高达三年两次,大水灾两年一次。“下雨往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就是该县严重缺水情况的真实写照。
50余年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支持下,仁寿县党委政府带领百万仁寿人发出了“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豪言壮语。1970年起,数十万仁寿儿女,硬是在这片丘陵之地,开凿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改写了农业大县仁寿及周边多个县(区)“看天吃水”的历史。
今年90岁高龄、原仁寿县水利局局长熊吉慎,是黑龙滩水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告诉记者,当时经济较为困难,技术也不发达,要上马这么大一个工程,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是干不成事的。
熊吉慎清晰地记得,工程开始之初,黑龙滩大坝工地计划第一批要上2000人。这么多人,从哪里去找呀?正当指挥部所有人都万分焦急之时,一下子来了5000多人。原来,听说要修建水库,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用水、吃水难问题,仁寿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鼎力支持,报名人数大大超出计划用工量。
随后,数十万仁寿儿女陆续走出家门,奔赴施工一线,大家风餐露宿,边学边干,拉开了气壮山河的建设大幕。据不完全统计,在工程建设时,常年的施工队员达到4万多人,冬、春两季建设大突击时,每天有多达10余万人吃住在工地。
1972年1月25日,长271米、高53米的黑龙滩水库大坝宣告建成;当年3月13日,黑龙滩水库实现首次开闸放水;1985年,囊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渡槽等设施为一体的灌溉工程宣告基本竣工,水库最大蓄水达到3.6亿立方米,灌溉渠道深入到仁寿、井研、简阳三地的乡村田坎,滋润土地达到120多万亩。自此,仁寿及周边区县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水缸子”。
“为有牺牲多壮志”
弟弟牺牲,哥哥妹妹接着上
据不完全统计,从黑龙滩水库及其灌溉工程开建至1977年,工程建设中共有133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8岁,年龄未过30岁的有86人,其中未满20岁的有18人,年龄最小的16岁。至于受伤的建设者,则有上千人。
年近八旬的吴树科,当年是黑龙滩水库及其灌溉工程建设的参与者,是工地上的技术骨干,后来曾担任都江堰黑龙滩灌区管理处党委书记,并撰写出文献资料《黑龙滩记忆》。如今,回顾黑龙滩水库及其灌溉工程的建设历程,他两眼常常饱含泪水。
“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壮年时期献给了黑龙滩水库建设。”吴树科向记者回忆起王子良兄妹3人接力参建的故事——
王子良是仁寿县的一位农民,在修建黑龙滩水库初期,因工程塌方而失去了生命,他的母亲王翠萍在悲痛之余,毅然将在家的大儿子王光普和只有17岁的女儿王淑先送上了施工一线。她说:“黑龙滩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工程,你们要去完成弟弟(哥哥)未完成的任务。”
1971年4月18日,黑龙滩水库大坝施工现场,指挥部召开万人大会,热烈欢迎了水利新战士王光普和王淑先的加入。
在黑龙滩水库建设过程中,感人事迹比比皆是。在吴树科的《黑龙滩记忆》中,深情讲述了仁寿儿女为工程建设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珠加公社双目失明的老人吴兴国把仅有的0.75公斤干辣椒送到了工地;古佛公社敬老院把自己喂大的一头肥猪送到了工地;龙正小学的学生把自己拾的鹅卵石用书包背着,在山区小路上步行10余公里,为大坝工程送去了2500斤鹅卵石……
“黑龙滩灌溉工程是国家补助、群众投劳、民办公助建成的,工程于1985年基本建成,国家共补助资金1.0153亿元,但群众投劳折算便达到1.3688亿元,按照当时全县125.4万人计算,全县人均投劳109个,人均挖运土石方33立方米,人均为工程献石13块,仅仅是砌石工程一项,便相当于从仁寿县砌了一条宽4米、厚0.4米的条石路到北京。”在都江堰黑龙滩灌区管理处处长肖伟胜看来,黑龙滩水库是仁寿人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一锄一锄挖出来的,一箩筐一箩筐挑出来的。水库以及整个灌溉工程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仁寿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毅力,更彰显了仁寿儿女为改变命运而勇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李俍岑 周璐 胡云森 樊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