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1235”工作法打造保障性住房“安居”样板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2-06 14:49:14 编辑:李凤 点击:
攀枝花市东区大渡口街道针对五十四片区保障性住房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居住群体特殊、社会治安复杂、党的基层组织薄弱等问题,推行“1235”工作法,探索“一体化”治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运行模式,让来到保障性住房的居民住的下来、住的安心。 
“1”是突出“一个核心”
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小区社会治理;选齐配强保障性住房小区支部班子,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体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完善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五联”工作机制,党员、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四员同责”亮身份在楼栋,引领群防群治力量协同参与,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内外呼应”的小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体系,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推进小区社会治理服务的精细化。
“2”是依托“二个专格”
将小区划为一个专属网格、一个专属警格,组建“5+N”工作团队,建立一区一站二室一广场,完善“五办”工作体系,运行“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一张清单服务到底,一支队伍管理到位。依托“两个专格”平台,让居民享受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3”是用好“三种模式”
一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模式。线上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施“互联网+”社区服务新模式,通过微信群及QQ群、“智慧小区”平台,实现社保、医保、低保办理等服务项目“足不出户”。线下依托“一区、一站、二室”服务平台,部门定期坐班服务,开展权益知识讲座、“春风行动”招聘会、法律援助等服务,融服务与管理到居民身边。
二是寓服务于管理嵌入式运作模式。依托“智慧小区”实现定制式服务管控,将住户分为三类人群,实现“预警管控”,并针对不同的人员类别,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提供精细化服务。“微治理”服务驿站推行多方联动服务模式,集中为保障房小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不断畅通服务“直通道”。借助“三社联动+N”实现上门服务,根据保障房居民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
三是“四位一体”共治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引领等方式,在管理服务全过程体现“红融入治”。多元参与厚植治理力量,成立小区监事会,搭建党支部、小区物业、居民组织和监事会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商量解决涉及小区居民共同利益的事宜。党建引领社区物业主导小区治理工作,实现保障房小区环境整洁、配套完善、安全规范的目标。“三社联动”提升助人自助思维,探索自治新模式,通过建立“我的小区我的家”自治体系,不断夯实小区安全和幸福指数。
“5”是实现“五好成果”
一是党建引领好。通过街道党工委、成员单位党组织、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健全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让党旗在小区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二是居民自治好。街道、社区发动辖区的各类单位、企业和居民通过议事协商、孵化培育和督导支持等工作机制以及“三社联动”社工赋能提升小区居民自治水平。
三是多元协同好。形成街道党工委引领下的线上线下治理服务平台,入驻部门单位、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和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精准服务。
四是服务质量好。持续做好小区家庭(企业)情况、人员类别、服务需求、小区设施、隐患矛盾的“五查”,关注居民“六小事”,坚持对特殊家庭等“六必访”,做到邻里矛盾、邻里互助等“六必到”,使精细化治理工作真正成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民心工程。
五是居民回响好。打造小区好人文化、邻里文化、公益文化,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增强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居民的“点赞”“吐槽”来评判治理水平。(冯明仕 朱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