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手作之旅|走进新都棕编、彭州白瓷 感受手作之美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0-12 13:03:36编辑:邢春燕
10月11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之旅体验团走进了新都巧帆棕编、彭州白瓷艺术中心、清流王板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感悟其文化魅力。
本次“非遗之旅”——匠心手作之旅,由领队达人@穿行世界的cici澄带领6名体验官打卡了棕榈编制、白瓷制作等成都非遗基地。
棕榈编制——匠心巧手新传承

“这也太好看了。”“手好巧啊!”……踏进新都区巧帆新编专业合作社,体验官们纷纷发出赞叹,用稻草编织的牛、棕榈编织的茶具、活灵活现的大熊猫等各式各样棕编物件,设计新颖、做工精致,既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作为艺术装饰品。

据合作社主办人刘俊英介绍,成都市新都区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专门从事棕编工艺品制作,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我们合作社现在主要生产经营棕编熊猫、帽子、拖鞋、提篮、装饰画、等工艺产品,并提供对外加工、咨询服务、专业培训等相关业务,以及棕编产品设计研究。”目前,合作社已获得外观专利证书50项。

在非遗传承人钟强的带领下,体验官们也尝试用棕叶来制作小物件,一时间,工作室内笑语声不断。cici手忙脚乱地编着手里的棕叶:“我觉得我的手不协调了。”“这个看起来简单,自己上手做真的好难呀!”体验官老严感叹道。相比“体验官”们的手忙脚乱,钟强仿佛在另外一个空间,小小的棕叶在他的手中格外“听话”。“编制小金鱼,要先拿两根短的棕叶,一根绕手指两圈,另一根穿插在圈里......”钟强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着,“棕编的制作法是相通的,穿插、折拉、编扣、打结等,万变不离其宗,都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合作社主要立足于积极、正统的传承,对于市场需要做出了勇敢的创新。”主办人刘俊英说,经过几年努力,合作社探索出了传统非遗棕编技艺在现代、未来永葆青春活力之路,将棕编与现代时尚设计、功能、技术、艺术、工艺、造型等结合,给棕编带来蓬勃的新生,给了顾客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实现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彭州白瓷——特色融合新名片

最后一站来到了彭州白瓷艺术中心,走进白瓷中心,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彭州白瓷历史悠久,始烧于晚唐、五代时期,盛于两宋,尤其在南宋最为兴盛,衰于元初,窑户集中于今彭州市磁峰镇。刻花、划花、印花为其主要工艺特点。馆内陈列的白瓷工艺品样式各异、别具匠心,熊猫印象盖碗、天彭牡丹茶具、“洗脑壳”飘逸杯、芙蓉盖碗等产品还融入了四川的特色元素,彰显了浓郁的天府文化特色,彭州白瓷填补了西部高端茶具和餐具的空白,是四川陶瓷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誉为“天府文化新名片”。

体验官们体验了白瓷的制作和烧制过程,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一一介绍了白瓷工艺品以及其制作过程。“瓷器制作有七十二道工序,踩泥、制坯、烧窑……一个产品从开始到完成要经过很长时间。”在体验过程中,制瓷老师手把手教学,“首先把泥使劲放到转盘上,手稍微沾一点水,手扶正……”“这些工艺品的选材、设计、制作是有一定要求的,做瓷的泥要细腻、黏,做出来的瓷器才光滑美观,在做的过程中也要足够细致、熟练。”艺术中心的制作工人说道。

彭州白瓷艺术中心依托原有的粮仓改建了瓷谷·美术馆、白瓷生活空间、彭州白瓷非遗中心、彭州窑等以“融合、陶瓷、花园、餐饮、演出”为主题旅游接待场所,把非遗的原生态融入全旅游场景,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新经济消费场景。平时可以在这沉浸式体验制瓷过程,也可以观赏瓷器工艺品、读书等,白瓷艺术中心新晋成为了文化打卡地,充分发挥区域旅游文化带头作用,打造陶瓷文化旅游融合型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体验团一行还来到了清流王板鸭。清流王板鸭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美观,入口酥香是它的一大特色。(黄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