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里的“心灵捕手”——记成都市青白江区援鄂医生王敏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09 10:17:34编辑:庞捷

王敏(环球人物网 实习生张继摄)
王敏,女,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精神病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青白江区“蓉欧工匠”、"青白江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职工"等称号。
王敏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纪念根雕。根雕下部写着“默默无闻 静静奉献 缕缕真情”,上方镶嵌着一块表盘,偶尔将她的思绪拉回在武汉抗疫的时光。
去年2月的一个清晨,瞒着父母、告别爱人,王敏踏上了去武汉抗疫的“征途”。做好最坏的打算,前一晚,她在抽屉里悄悄留下一封诀别信:“如果我不幸感染,照顾好孩子和母亲......”
她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冲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一线。
“武汉比我想象得还要严重”
这是王敏第一次来武汉。
下了飞机,王敏抬头看了看天,阴沉沉的。列车停摆、时钟也仿佛停摆了。高楼大厦陷入静默,只有“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巨型标语闪烁着。一股莫名的压抑感向王敏袭来,好静!静得能清楚听见自己的心跳:“武汉比我想象得还要严重。”
在武汉的第一夜,短暂又漫长。王敏翻来覆去想了很多,她恨不得用上毕生所学,立即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
天明之后,紧接着就是全体会议,各地援鄂医生开始分组。王敏主动请缨担任第十批四川省援鄂心理医疗队的临时党总支组织委员、生活物资保障组副组长。还剩多少口罩、酒精、防护服?王敏“精打细算”着,她以每天近20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撑起了队友们温暖的“大后方”。
穿上防护服,再脱下。十天里,王敏和队员们重复练习了上百次动作。冬日的武汉,寒冷刺骨,但防护服里,早已汗流浃背。

王敏穿上防护服
过关!王敏带领的第十批四川省援鄂心理医疗队4分队,终于完成了去“前线”的最后考验。
“咔嚓”!3月2日,王敏剪去长发、穿上“铠甲”,走进汉阳国博方舱,“这是我铭记一生的日子。”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每一座情绪的“孤岛”上巡航
咳嗽声、喘息声,在灯火通明的方舱此起彼伏。隔着两层口罩,王敏依然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这里没有实验室,没有符合标准的CT室,更见不到独立的心理诊疗区。
“方舱里的条件颠覆了我对医院本来的认知。”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王敏和同事迅速找来几块屏风,在这个7700平方米的场馆内搭建起了两个心理咨询点,并取名“会心驿站”。

患者的爱人发来视频电话感谢王敏和队友
也正是在这里,泪水与汗水一次次模糊了她的双眼,却温暖着每一个病患的心灵。
“你们不给我转院,我就闹!”一天,王敏在巡诊时,一位轻症病患的吼叫引起了她的注意。眼看病患越来越失控,医护人员的安慰也无济于事。
王敏快步上前,用温和亲切的话语不断安抚着。渐渐地,病患的情绪稳定下来,也向王敏敞开了心扉:“我一家四口感染,婆婆已经去世了。孩子一直问我奶奶在哪,我不敢回答。我害怕,不敢睡觉、不敢洗澡,生怕自己哪一刻也停止了呼吸......”王敏陪伴着、鼓励着,也与患者共情着。长达数小时的咨询结束后,病患的心不慌了、血压不高了,终于露出了患病以来的第一次笑容。那一刻,王敏也欣慰地笑了。
除了病人,医护人员也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王敏依稀记得,一名呼吸与危重症科的医生时常因无力挽救病人而哭泣。“病人突然离世,让他陷入自责愧疚,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身体的不适更加重了心理负担”,王敏耐心开导着,“幸好,再见到他时,状态不错。”

王敏在方舱巡诊、给患者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白天,王敏穿着贴有线上咨询“二维码”的防护服,半蹲在患者床边,静静倾听着他们的恐惧与忧愁,起身时,双腿早已麻木;晚上,在入住的酒店,王敏继续着线上的心理援助。在武汉的黑夜里,她点燃心中的灯火,在每一座情绪的孤岛上巡航。
“老师,我的心情好多了!睡眠在改善了,胸口没那么疼了,没有那么焦虑了……”随着患者陆续恢复,王敏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归来,已是春天最美时
3月19日,是王敏的44岁生日。那天,她接到了翌日撤离武汉的通知,“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任务圆满完成!”
29个日日夜夜,从大雪纷飞到春暖花开,王敏瘦了整整18斤。她哭过、笑过、治愈了一个个濒临崩溃的灵魂,也被他们治愈着。
返程途中,警车开道、铁骑护航。王敏透过车窗看到市民们自发走上街头、挥手送别。此刻,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任凭泪水打湿衣襟,“我们被武汉人民亲切的称之为‘逆行的英雄’,而武汉的人民何尝不是英雄呢?”
青白江的樱花开了。望着随风飘落的花瓣,她知道,那座樱花漫天的城市也正在重焕着生机。
有人问王敏“曾经怕过吗?”,她始终笑着回答:“当你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你一定会坚信,使命比生命更加重要。”(王昱霖 环球人物网李佩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