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巧姐,今天我又来我们的果园里摘西瓜李了。”6月28日,在茂县南新镇棉簇村,一部手机镜头前,刘平巧从树上摘下一颗西瓜李,简单擦了擦后,一口咬了下去,鲜红的果肉加上饱满的汁水,让直播间的网友直呼“流口水”了。
今年37岁的刘平巧是茂县南新镇棉簇村人,也是茂县南新镇棉簇村电商便民服务站站长。每年到了水果上市的季节,她都会在电商平台宣传和销售当地的特色水果,而今年,已是她做农村电商的第4年了。
华丽转身 从打工人到带货达人
“我是2018年开始接触电子商务的。”刘平巧说。
2016年,刘平巧和丈夫还在重庆打工,他们看到一种仿制的“石头花盆”在当地很受追捧。“那种‘石头花盆’一个要买好几十块钱,它的花纹和我老家河里的石头一样。”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回家做“石头花盆”。“花盆虽然独一无二,但因为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卖得不太好。”刘平巧回忆说。
“石头花盆”不好卖,特色水果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2017年,刘平巧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宣传茂县特色水果,把自家的水果卖完后,她还帮本村村民卖。“有位重庆客户,每年都会在我这里买10多件水果。”刘平巧说,“我们家乡的水果有果味,很好吃,客户一个传一个,很多人就来我这儿买了。”
2018年,依靠老客户的口口相传,刘平巧卖掉了52万斤水果,但她并不满足,“我觉得应该还有办法可以让我卖得更多。”正在她苦苦思索如何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时,茂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到棉簇村来宣传电商培训班了,通过这次宣传活动,刘平巧第一次了解到农村电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家人商议后,我决定加入电商行业。”于是,她主动参与学习,很快掌握了收件发件、金融贷款、农资销售等业务,并通过考核成了茂县南新镇棉簇村电商便民服务站站长。
2020年6月,在浙江温岭、玉环的结对帮扶下,刘平巧又到浙江学习了10天电商知识,包括网上销售技巧,如何制作短视频等内容。回来后,刘平巧就把自己学到的电商知识教给村民。目前,棉簇村电商便民服务站已培养电商从业人员15名,每年带动妇女居家就业42人,助农增收110户。
“我只是咱们茂县特色水果的搬运工。”刘平巧常说,周边村寨群众的产品有了销路,自己也收获了一份事业。目前,刘平巧已在多个平台开通直播账号,每年1月至5月卖茂县当地的手工艺品,6月至12月卖茂县的车厘子、脆李子等特色水果。2020年,她的销售额达到1100万元。
深耕直播 计划打造本土“网红”
“你问下小妹他们走到哪里了。”5月24日上午10点多,刘平巧一边忙着打包水果,一边安排员工联系这个月邀请的带货“网红”。
为了丰富网上销售的产品种类、帮助妇女和留守老人增收,从2019年到2020年,刘平巧先后把“石头花盆”、羌绣手工鞋垫等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摆”上了网络平台。“在线上,石头花盆还比较受欢迎,去年我们就卖了300多万。”刘平巧说,“今年,我们又与县供销社合作,把我们茂县的花椒、腊肉、牛肉干、矿泉水、葡萄酒等也搬上了网。”
有了如此丰富的产品,如何扩大知名度和提升销量成了摆在刘平巧面前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销售平台虽然流量还可以,但要完成如此多样化的产品销售,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刘平巧不定期邀请各大平台的“网红主播”到村里来拍短视频、做直播带货活动,以扩大所有代理产品的知名度、提升销售量。
“‘网红主播’在粉丝量和带货能力方面的优势特别明显,他们来做一场活动,给我们带来的销售量可能是我们平常一个月才能达到的。”尝到各大平台“网红”带货的甜头之后,刘平巧有了培育一批本土“网红”的计划。
“与前几年相比,现在要培养一个‘网红’难度更大了。”对于执行这个计划要面临的困难,刘平巧早有了心里准备,“我现在邀请这些已经成熟的‘网红’来帮我们带货,一方面是为了提升销售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多一些观摩和学习的机会。”
当前,刘平巧正按照计划,依托本地丰富多彩的羌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培育打造第一批本地“网红”。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她从未想过停止尝试。“在网上卖水果、卖特色农副产品、卖羌绣,我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做这些事,现在我不但做了,而且还要做出了一点成绩。我觉得只要我们坚持,一边学一边做,最后一定能有成绩的。”
在刘平巧创办电商便民服务站时,南新镇正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电商+扶贫”行动,“这几年,党委政府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我不能辜负这些帮助,现在就希望自己在乡村振兴中能有一点贡献。”刘平巧说。
“鲜果已到,欢迎品尝,巧姐这厢有礼了。”直播间里,刘平巧继续介绍着西瓜李,评论区已经有不少网友下单订购。直播结束后,她将和员工一起完成采摘、打包、发货等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的水果送到网友手中。(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