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简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05 15:49:37 编辑:刘婷婷 点击:
为了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18年5月16日中共阿坝州委第34次常委会同意编纂《中华羌族历史文化丛书》。政协阿坝州委员会组建编纂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编写工作。整套丛书有12个编写团队,编写人员130名,51位评审专家。经过编纂委员会的周密安排,12个编写团队的辛勤努力,《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共12卷于2021年1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是第一部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大型文化出版工程,系统探索羌族历史文化衍生、演变和发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羌族史料文献。丛书共12卷,内容涵盖羌族历史文化、地名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古迹遗址、民情风俗、故事传说、文学作品等诸多方面。丛书采取纵横交织的手法,坚持纵向讲历史、横向讲文化,全方位地反映了历史上羌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全景式地挖掘了羌族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进步,为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各县市的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该丛书的出版价值还在于丰富并完善了我国民族学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是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
1、《羌族史略》
由耿少将主编的《羌族史略》在汉文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地方史志、自然地理学、气象学、口述历史、影像志等方面的资料与方法,重点对岷江、涪江上游地区羌族历史进行可信的考证和客观的阐释。该书按照年代顺序介绍的史书性记叙法,侧重记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松潘、平武等羌族地区历史的演进过程,重述了这个古老民族所经历的曲折而艰难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这一族群整体命运的兴衰沉浮,厘清了各个时期羌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它的出版让我们见证了这个民族古老而辉煌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了羌民族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和意义,对羌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对羌族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有志于羌族历史研究的学界朋友提供参考和借鉴。
2、《羌语言文字通览》
羌语支语言不同于汉语的种种复杂现象,能够为汉语史乃至原始汉藏语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对羌语以及羌语支语言进行总体的深入研究,可以从历史语言学层面,在更高的层次上廓清羌语支的历史面貌,揭示羌语支语言的本质特点。
由黄成龙主编的《羌语言文字通览》以羌语发展历史和共同特征为主线,重点介绍羌语的历史演进、羌文创制推广及其意义、羌语标准音点的特点、方言土语特点、羌语研究现状、羌语使用状况等方面,为读者了解羌语、认识羌语、发展羌语提供一些参考。该书集学术性、权威性、通俗性、普及性于一体,是研究羌语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对羌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羌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羌族民俗》
由叶星光主编的《羌族民俗》一书共十章,从牧猎到农耕,从生产到生活,从节会到商贸,从信仰到禁忌等方面对羌族民俗进行了梳理、介绍乃至融入作者自己的理解,为读者了解羌族文化提供了参考。该书是人们认知羌民族,感知羌文化的必然途径和通道,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4、《羌族史诗》
由赵曦主编的《羌族史诗》是一部系统地呈现羌族口述古典优秀长篇叙事史诗的文化典籍,以羌族口述古典长篇叙事史诗为主干,承袭了羌族史诗传承中的文本特点,在内容上突出了史诗宏大叙事的特点。该书的出版是羌族乃至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将在羌族传统优秀文化乃至中华历史文明传播和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5、《羌族民间信仰》
由邓宏烈主编的《羌族民间信仰》一书从羌族民间信仰产生的地理地形、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及源远流长的古羌历史人文背景入手,既有耳熟能详的白石崇拜、神林崇拜、多神信仰以及羊图腾崇拜等羌族民间原始信仰的深度解析,又有民间信仰主要传承形式祭司释比文化,包括其由来、传承与职能、法器与法事、占卜和释比唱经内容等深入系统的探讨,此外还对蕴含于斑斓多彩的羌族民间礼仪习俗、生产生活等禁忌习俗中的各类民间信仰予以梳理探析,对羌族民间信仰祭坛与祭祀活动的基本形式、功能及其象征意义等加以说明,从而较为全面地呈现出羌族民间信仰的全方位整体概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土羌族精英参与撰写,其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感,使本书具有现代意识的严肃审视和认真思考。这有助于广大读者对羌族民间信仰相关问题的认识,引导读者走入羌族同胞充实的精神世界,了解其美好善良、坚韧不屈的民族秉性。
6、《羌族文学》
民族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为文学繁荣、推进各民族共同进步起到重要作用。由周正主编的《羌族文学》一书共16章,内容涵盖羌族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羌族文学现象及研究等三个方面的。认为羌族作家首先应该是羌族文化专家,应该深入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创作灵感、创作素材和创作方法,从羌族语言中领略本民族思维习惯,从释比经典中感受羌族传统文化魅力。该书有利于促进羌族文学的创作,提升羌族文学创作的水平。
7、《羌区山川览胜》
由余瑞昭主编的《羌区山川览胜》一书对古羌人分布区的山川地理情况、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山川和人文地理情况、当代散居羌族分布区的山川和人文地理情况等进行了系统地分类梳理和介绍,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重要价值的基础工作,对我们了解古代羌人和今日羌族的生存发展环境、古代羌人迁徙及与其他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足迹,深化对羌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认识,颇有助益。
《羌区山川览胜》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独立人文地理单元,对其自然山川和人文地理进行介绍。这一区域历来是多民族交流交融频繁之地,是连接黄河与长江上游重要的民族迁徙和经济文化走廊。通过对该区域山川和人文地理的系统了解,对我们认识古代羌人和今日羌族及其文化在岷山地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8、《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耿静主编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共20余万字,附有250余幅图片,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三大类,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功能、保护活动、保护成效,是当前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全面、重要的研究著作。该书还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该书是对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保护工作的系统整理、记录和研究,是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对于延续羌族和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极大的价值。
9、《羌族艺术》
由李锦主编的《羌族艺术》一书是对羌族艺术全景式的呈现和研究。全书40余万字,分为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及影视艺术五个部分,配有400余幅精美的图片,充分反映了羌族艺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全面描述了羌族艺术表现形式从一体性向多元性发展的过程。羌族艺术是羌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美好画卷,在当今审美表达数字化的时代,《羌族艺术》不仅能够延续传统的审美特征,还正在作为一种人文资源,被活用成羌族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全新建构方式,这不仅重新塑造了羌族艺术本身,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10、《羌区文物古迹》
由蔡清主编的《羌区文物古迹》的各个章节按照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至秦汉时代、魏晋至宋元时代、明清时代、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加以陈述,各章节之下分列遗址和遗物,内容广泛涉及到古遗址、古墓葬、栈道、城址、石窟寺与摩崖造像、石刻与碑铭、古建筑与古桥梁、古寺院、碉楼、红色文物、博物馆与纪念馆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石器、铜器、陶器、瓷器、金银器、造像与塑像等馆藏和传世文物,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反映了羌区历史文化的特点。其中,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如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牟托等地的石棺葬、岷江上游的南朝石刻造像、点将台等地的唐宋时期佛教造像、平武报恩寺等建筑遗存、桃坪、黑虎羌寨的石碉楼群落等,不仅是四川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价值和意义都十分重大。
11、《羌族医药》
由杨福寿主编的《羌族医药》突出传统羌医药文化的自身特色,是羌医药专家、羌族释比、羌族文化学者和民间羌医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具有系统的医药科学知识,更蕴涵了羌族哲学、天文、历法、宗教、民俗、历史等多个学科的成果,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羌医药文化书籍。
该书在编纂选材过程中,文化与医药并重,并未单独就医药而论医药;着重科普性与实用性并重,意在涵盖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众,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推广、普及羌医药。
12、《羌族建筑》
由张曦主编的《羌族建筑》对羌族建筑文化做了丰富、立体、生动呈现与全面、深入、多维度的解读,呈现了羌族建筑文化的整体图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建筑学界、人类学界和民俗学界关于羌族建筑物质研究与文化内涵片面研究的缺陷,提供了研究羌族社会文化的详实内容与独特视角。同时,此书也是羌族学者共同合作在民族学、人类学与建筑学跨
学科综合研究的典范,亦是跨民族文化比较研究、民族认同交叉研究的成功实践。《羌族建筑》是理解羌族建筑、文化,乃至西南地区历史、文化、社会的绝佳读本,对于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相关文化奠定了全面厚实的基础。(王保锋 黄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