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贡井:集体经济富起来 乡村振兴“活水”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8-24 10:06:41 编辑:廖俊霖 点击:
近年来,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永顺村、白房村省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不同类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和水平。

综合示范村
“空壳村”盘活 厚了家底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宁静的白房村被旭水河三面环绕,可谓“大三环”,而在半岛内部还有弯曲的堰塘,又形成“小三环”。水河环绕,为白房村的发展涵养了极其优渥的自然地理条件。
然而,曾经的白房村因村集体经济模式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各项事业滞后。
转机出现在2018年,白房村打造贡井区“1+4”综合示范村,不久,又成为省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借此契机,白房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成立白房村经济合作社,积极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20万元,打造集康养、露营、果林采摘、农耕体验等多元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并采取“土地资源与经营管理入股分红”方式发展杂交柑桔产业,厚了家底、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走进白房村,一条长2.5公里、宽6.5米的环形道路将村里的住户全部串联起来。道路两旁,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两层小洋楼傲然屹立,环绕村居的池塘随着微风漾起层层涟漪,一幅垂柳依依、闲庭信步的如画村貌。道路入口处,是配套新建的集便民服务室、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儿童之家、农民夜校、便民超市等功能为一体的“6+1”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广场、停车场等设施。

高粱红了
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10口池塘均“穿”上了新衣:四周用水泥和石头进行了修整加固,便道上铺了一层水泥,塘边种满了绿植。这是白房村集体经济的其中一个项目——生态鱼垂钓。
“背靠‘大树’致富路好走。”养殖大户林天明说,“靠水吃水”的白房村村民很多都是靠养鱼为生,自从村里成立经济合作社后,大家开始 “抱团取暖”,不仅收入大幅度提高,在养殖模式上也不断创新。如今,每逢节假日生态休闲垂钓基地都会吸引不少城里人前来垂钓游玩。
“白房村紧挨着乐自高速贡井收费站,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让村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村支书练刚说,下一步,白房村还将筹建集餐饮、品茗休闲、住宿为一体的餐饮服务配套设施,并结合当地三面环水的独特优势发展一批“渔家乐”,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同时,盘活新村聚集点空余民居,引入业主,装修打造白房新村民宿客栈,让集体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撂荒地“重生” 多收的不仅仅是三五斗
“复垦头一年就有这个产量,还是可以。”7月28日上午,红彤彤的高粱刚收割上来,余庚友就带着村民给高粱称重。作为团结村村支书,余庚友说,从今春张罗复垦开始,他就一直想看看撂荒地“当头炮”能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

村民晾晒高粱
想看撂荒地产出的,不止余庚友。今年年初,桥头镇以团结村为示范点,首次引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基金15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借支给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340亩,盘活撂荒地,发展“高梁+大头菜”轮作新模式。
“近年来,村民们在种植实践中不乏创新之举。他们发现,大头菜与高粱轮种具有时间短、效益高、增收快的优势,于是在多个村广泛推广。”桥头镇农技中心主任罗书义介绍说,为保障复垦复耕第一季的产量,今年年初对整治出来的新土地,进行了集中机械化深耕。同时,引进郎酒集团与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实施统一播种、管理、订单收购。在保证高粱、大头菜增产的同时,确保农民持续稳步增收。
余庚友说产量“可以”,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数据:340亩的连片产业带,上半年种植高粱,下半年再轮作种植大头菜,按照两种作物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一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净增收入近20万元。

团结村高粱产业带
撂荒地“重生”,多收的不仅仅是三五斗。“我家的地全部流转出去了,我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高粱,土地流转租金、务工工资、年终分红等,年收入近4万元。”团结村2组的脱贫户常桂英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不仅拿上工资,还从村民变成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股东”。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包括常桂英在内的1800多名团结村村民都是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成员,并享受到了“红利”——土地流转有收入,给合作社种高粱有工资,每年还要分红。
“这场‘改革’农民增收是第一位的。”桥头镇党委书记但唐杰说,明年,桥头镇计划将该模式在增产村、跳礅村推广,把整治撂荒地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只有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最终促进乡村振兴,改革才有意义。(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