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富顺:为报养育恩 青年民工李文英带百岁奶奶去西安打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2-24 11:32:18 编辑:廖俊霖 点击:
2月23日,自贡市富顺县团委书记杨正佳一行到板桥镇龙乘村二组,看望慰问即将带百岁瘫痪奶奶去西安打工的青年民工李文英,送去了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对其10余年奋力脱贫、孝敬养父及奶奶杨乾芳不离不弃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她在打工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与团县委及相关单位联系,以便落实外出农民工的相关服务保障。
据板桥镇工作人员邓小娟介绍,李文英是贫困户,靠低保政策和外出务工脱了贫。5年前,为了打工挣钱兼顾照顾奶奶,带着95岁奶奶去西安打工,成为家乡父老及西安市民公认的孝子。令人感叹的是,她不是奶奶的亲孙女,只是奶奶32年前收养的一名弃婴。 
命运多舛家陷困境
1988年,年近40的李元厚因穷困无法娶亲,67岁的母亲杨乾芳便捡个弃婴当作孙女养,取名李文英。李家属地主成分,长期受歧视而自卑,孙女常被人嘲笑是“捡的娃儿”。为让李文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母子俩省吃俭用,凑学费让李文英读书,并教导李文英不要顾及别人的冷言冷语,也不要有任何抱怨,但必须读书,只要有文化,只要勤俭持家、自强自立、与人为善,就能过上好日子。
李元厚患肺结核,需长期吃药却不能正常劳动,家境每况愈下。遵奉奶奶和父亲的愿望,16岁的李文英负债读到初中毕业,便加入打工潮南下广州,后辗转无锡、上海等地,历尽千辛万苦为养父挣医药费。1996年,遇板桥镇修公路拆迁,因争取赔偿不力,李元厚搬迁建房后负债近3万元。为不让奶奶、父亲背负巨债的高压,李文英放弃上海较为舒适的超市工作,到西安找了个能每月挣2000多元的苦差,节衣缩食4年还清债务。
为了帮李文英减压,李元厚拖着病体坚持种地以求果腹,杨乾芳则承担大部分家务。2012年,杨乾芳干家务时摔断左腿。2013年,拄着拐杖的杨乾芳依然坚持做家务,不幸又将右腿摔断,治好后也只能瘫坐床上,儿子也失去种地能力。鉴于实际困难,2014年,李元厚家被认定为建档贫困户。
情趣相投携手同行
2008年,回老家过春节的李文英经同学介绍,认识了相邻的福善镇象鼻村二组同龄青年刘军监。两人同为外出打工多年的农民工,虽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却有着漂泊异乡相同的打工心酸历程,便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刘军监也出身贫寒且历代孝道传家,当了解到李文英因主动承担赡养老人而早年弃学打工的事迹后十分敬佩,也积极给予思想和行动上的关心和支持,两人的感情也由此有了质的发展。
李文英受幼年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格偏于内向,总想报答奶奶、养父养育之恩的责任心,使她在现实中总感孤独与无助。在心地善良、为人本分的刘军监影响下,她开始变得开朗活泼,共同的传统观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使他们确定了共同的生活目标,2014年,两人领取了结婚证成家。
李文英每次回家,为了尽力照顾好奶奶的生活起居,都与奶奶同吃同住,而照顾奶奶的体力活,刘军监都是力所能及地主动承担。特别是在养父去世后,为陪伴和照顾奶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西安,小夫妻俩都是与奶奶共处一室,4年多来,不管是李文英,还是亲友邻居,对刘军监的孝顺都是赞赏有加。
孝老爱亲弘扬美德
通过精准扶贫,李元厚的肺结核得到有效治疗,杨乾芳的养老金每月达700余元,一家人都由政府代买了农村医疗保险,生活有了根本性保障。  
正当一家人忙着脱贫奔康时,意外发生了。2016年,李元厚不幸车祸去世,让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杨乾芳老年失子,内心的痛苦和生活的绝望加重了病情;因未能尽孝让父亲过上一天好日子,从西安赶回的李文英深感愧疚而悲痛欲绝。
李文英将父亲送上山入土为安后,作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带着95岁的瘫痪奶奶去西安打工,便于细心照料奶奶,保障其安度晚年。她表示,父亲的意外去世,让她深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决不能让这种愧疚再来一次。当时,夫妻俩一年能挣6万元左右,保证一家4口温饱勉强能应付。
到西安后,生活没李文英想的那样轻松,重瘫在床的奶奶和好动会跑的孩子都需要时刻照看,要上班的夫妻俩根本不能应付,李文英不得已辞了工,靠刘军监的工资生活,经济再现窘迫。
夫妻俩经过合计,决定创业做家具维修服务,开设了西安市区服务网点,李文英负责家务和网店经管,刘军监负责制作和上门服务。夫妻俩诚实守信、优质优价服务广受好评,加之其孝老爱亲之举受人敬重,得到当地市民及四川老乡的关照,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加上闲余时间接些零活干,收入有时还胜过打工。
在夫妻俩看来,钱不是最重要的,保障奶奶衣食无忧、开心快乐才是最大的满足。这一点毋容置疑,无论是从奶奶看到孙女兴高采烈的表情,还是奶奶红润的面容和颇具中气的声音都可证明一切。(张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