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与牛结缘,一直怀揣着一个“养殖梦”;中专毕业后,他外出务工打拼,始终惦记着心中的“梦想”,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他毅然放弃了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工作和升职加薪的机会,返乡创业当“牛倌”。
他说,他要把养牛当成自己今后的职业,更要当成事业来奋斗;他要把一个人的事业,变成村里一群人的事业,让乡亲们养牛过上“牛”日子……他,就是宜宾市高县“庆符镇星光家庭农场”主人李勇。
返乡创业 “蓝领”山沟沟里当“牛倌”
弯弯曲曲的公路一直在一条狭长的山沟延伸,初冬时节草木萧瑟,寒意渐起,落叶翻飞的给人以山高水冷之感。
走进高县庆符镇星光村,老远就听到李勇的养牛场数头牛此起彼伏的“哞哞”声音。
李勇身材清瘦,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精神、斯文。
说起养牛,正在养牛场内粉碎青草的李勇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对养动物很感兴趣,就有养殖梦,尤其是牛。”
李勇与牛结缘,是因为他从小跟着外公长大,外公很喜欢养牛、养兔子,家里一直养着大水牛。或许是爱屋及乌,渐渐地,李勇就对牛、兔子很感兴趣,心里就揣着一个“养殖梦”——长大后,养一大群牛,养满山坡的兔子。
李勇中专毕业后,“一穷二白”的他就业无门,创业无本,只好选择了外出务工。李勇凭着自己的双手,先后在浙江、宜宾、重庆等地打拼,踏实、头脑活络再加上吃得起苦,也算得上斩获颇丰。
“收入还是可以,每年除去开支,能存下20万。”李勇说,虽说城市繁华,车水马龙,但他始终有一种漂泊感、流浪感,一直牵挂着家乡,牵挂着那个他长大的穷山沟——“高县槽”。
2018年春节前夕,李勇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升职加薪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乡创业,带着全部积蓄和儿时的“梦想”回到了家乡。
星光村地处两山之间,田上地多,山坡上草木繁茂,田边地角水沟旁野草丰美。养牛,青饲料充足。由于养牛投资成本高,当地村民养牛总担心“血本无归”,一直没有规模养殖,即使有村民养牛,都是当做“代手生意”的“小敲小打”。
经过市场调查和反复权衡比对,李勇最终选择了养牛。
但见过“世面”的李勇深知,创业,除了豪情和勇气,还得要有科技做坚强后盾。于是,李勇背起行囊,辗转去云南“拜师学艺”。
8个多月后,李勇学成归来。2019年下半年,他拿出多年的积蓄,在把自家土地种上牧草的同时,开始在自家房屋旁修建牛棚。几天后,一座牛棚拔地而起。随即,他买来10余头纯种的西门塔尔肉牛,当起了货真价实的“牛倌”,正式按下了自己的“追梦键”。
悉心喂养 初品养殖成功收获的喜悦
“养殖规模虽不大,但一年下来草料和粮食消耗却不小。”李勇说,创业艰难,考虑成本问题,从种植草料,到收割、搬运,草料加工和喂养,每一个程序都靠他自己动手,他既是“老板儿”又是工人。
“赚钱没有省钱容易,每节约一点,就是多赚一点。”李勇腼腆地说,有空,他会到山顶上去割草,近些年,家乡交通变化很大,通村、通组水泥公路和产业、联户路四通八达,割好的草都用车运回来,再不像过去那样靠人力背运了。
追梦路上的李勇精打细算,凡事亲力亲为,尽量降低养殖成本,精心喂养“牛宝宝”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他为它们合理调配两次“伙食”,青草、玉米、杂粮等按比例一样都不少。每一次喂养前,他都要围着牛儿转来转去,仔细观察每一头牛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喂养时,耐心看着牛进食,仔细观察牛的胃口如何,进食完后他还要察看牛的反刍情况。
在“牛倌”的悉心喂养下,栏里的牛儿们很快油光水滑,蹭蹭蹭地直贴膘。10个月后,这批膘肥体壮的牛出栏了。
近几年,生牛的市场行情稳中有升,一头1500斤左右的牛,身价接近3万元。第一年下来,由于养殖过程中一直“顺风顺水”没有出过“差错”,一头牛净赚1万元以上,收益十分可观,李勇顺利掘得追梦路上的“第一桶金”。这让他信心十足。
今年,李勇甩开膀子大干,一口气买了20余头纯种西门塔尔小牛回来养。现在,正是牛儿的膘肥期,李勇给食也“给力”。看着一天比一天健壮的“牛宝宝”,李勇清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当“土专家” 想让大家都过上“牛”日子
看到李勇回乡养牛赚了钱,原来持观望态度甚至当面背地里“泼冷水”的村民少了。渐渐地,部分有创业干事愿望的村民按奈不住蠢蠢欲动的内心,也想养几头牛赚钱。但养牛成本高,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等系列难题又让村民们“望而却步”。
“你们如果想养牛,就只管买来喂起,技术和防病治病这些就算我的。”李勇看出了乡亲们的心思,诚恳地对大家说,“养殖过程中,如果遇到啥子问题,只管来找我,我帮忙解决就是。”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李勇还调侃说,如果他的技术不过硬的话,他还可以请他老师来帮忙。
李勇当众打下“包票”,让想养牛的乡亲们吃下了“定心汤圆”。村民王国乾请李勇指导着建起养牛场,又请他帮忙买回10余头牛,开启了养牛创业之旅。
“李勇,快点来帮我看哈牛……”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夜晚,王国乾十万火急地打电话求救李勇。问清楚情况后,李勇提起药箱直奔王国乾家牛圈。对症下药、观察了半小时后,李勇胸有成竹地回家了。
“喂,你的牛现在开始吃东西了撒?”第二天一早,李勇打电话回访王国乾。
“吃了吃了,胃口大开,精神也好得很。”电话那头,王国乾开心得像个孩子。
“李勇还真没吹牛,他真的会医牛!”村里人很快都知道了这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养牛。
村里有了养牛的“土专家”,村民觉得养牛有了“靠山”。村民刘明华也拿出积蓄养了几头牛,正在扩建牛场准备养更多的牛。
“每周都有人来,主要学饲料配方、牛的肠胃调理、公牛怎样快速增肥、母牛的健康管理等相关知识。”李勇给当地养牛户当起了免费的“技术顾问”。
“我今年的纯收入有20万元。如今,买了车、建了房,改善了家里的生活,照顾了老人和孩子,也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重。”李勇说,他要把养牛当成自己今后的职业,更要当成事业来奋斗。以后逐步扩大规模,建规范规模养牛场,再办一个养殖合作社。那时,资金短缺的村民可以到合作社领牛去养,出栏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有投资能力的村民入社养牛,通过大家一起抱团闯市场的方式,把星光村的养牛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让更多的乡亲通过养牛过上“牛”日子。(高县融媒体中心 陈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