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阆苑仙境实景演出在南津关上演。(资料图)张晓东 摄
在嘉湖书院里,市民聆听讲座。谯灵敏 摄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简称《保障条例》)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保障条例》内容丰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随着城市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少人白天忙于工作、家务,夜晚才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学习和休闲时光。华灯高照时,随处可见南充的文艺模样。古韵悠长的书院、灯火通明的书店、惠及市民的文化场馆、精彩纷呈的实景演出……无处不彰显着夜里南充的文化韵味。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正满足着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
书院灯火里话古今
北湖公园内的嘉湖书院,是一座本土传统历史的纪念碑,镌刻着四百多年的时代风雨,现为南充市公益文化讲座果州讲堂和嘉湖月谭的讲习课堂。书院占地百余平方米,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白天,这里高朋满座,大家聚集在一起诵读经典。晚上,这里人来人往,听名家讲古今座无虚席。
十月末的一个晚上,北湖公园一如往昔繁华热闹,遛弯的大爷、散步的情侣如约而至。穿过几条公园小路,古风尽显的嘉湖书院出现在眼前。时值晚上7时30分,书院内灯火通明。找到一间课室推门而入,台上的老师正在讲课,台下座位已经坐满,有20多岁的青年人,有40多岁的中年人,也有60多岁的老年人。两个小时的课堂时光中,大家或低头做笔记,或用手机录像,或举手提问,学习热情高涨。
当天晚上进行的是果州讲堂第146期,授课的老师为嘉湖书院守院人张筠,授课内容为《论语十讲》之第一讲——持经达变,文风相悦。她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南充人的文化消费日趋旺盛。单纯的娱乐不再是夜生活的全部,人们期待更多的文化活动,让自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更加充实丰满。因此,为了满足市民的“夜学”需求,书院特别开设了晚间课堂。
“以我们的成人课堂为例,每周开设七堂课,分别为古琴、围棋、《论语》、书法、国画、茶道、普通话。其中,有6堂课安排在晚上,上课时间为晚上7点至9点。”张筠介绍道,为了达到授课效果,每堂课都限制了人数,多数为20人。“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几乎每堂课的报名人数都达到上限。”
文化场馆夜里开班
南充之夜的文艺范儿还体现在默默改变开放时间的文化场馆。
在南充,市级和各区(市)县的文化馆都设有免费开放课堂,开设有曲艺、器乐、书法等课程。每年春季或秋季,各地文化馆会公开招生,市民只要拿上证件,按照程序报名就可以享受免费培训。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工作节奏的逐渐加快,大家白天忙工作、忙家务,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时光。因此,全市各级文化馆也相应调整了授课时间,部分课程在晚上开讲。
“顺庆区文化馆开设有晚间摄影课,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市内某传媒公司的员工彭建强讲述了他的“夜学”故事。彭建强现年40岁,由于工作在传媒公司,因此摄影、摄像、写作是他的日常。但是,半路出家的他对摄影、摄像算不上精通。为了提升摄影和摄像技能,他迫切需要工作之余加倍努力学习。2016年,他报名参加了顺庆区文化馆的晚间摄影班。经过日复一日地学习,他从一名普通的学员,成长为摄影班的班长、助教,由于摄像水平高,同学们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喜欢向他请教。
“如今,顺庆区文化馆共开设有两个摄影班,学员100余人,每周上两次课,上课时间为晚上7:30-9:30。”彭建强说,学员年龄多为25岁至65岁,每堂课都座无虚席。
据了解,除了摄影,今年顺庆区文化馆还开设有葫芦丝、书法、二胡、舞蹈、古筝等课程,上课时间除了白天也有晚上。
文艺气息氤氲夜晚
夜晚,文艺气息氤氲南充各地。
夜幕降临,市内众多书店仍大门敞开,为市民提供夜间阅读阵地。如位于顺庆区的对山书店,一改传统经营模式,不仅能选书购书、品茗阅读,还会不定期举行晚间阅读分享会。
如果说书店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限制,那么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24小时智能微型图书馆和“智慧邮筒”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夜深时分,晚归的市民在温柔的路灯陪伴下,来到24小时智能微型图书馆或“智慧邮筒”前,通过身份证件识别,便可以开启一段轻松愉快的选书时光。目前,主城区有10余处智能微型图书馆,“智慧邮筒”则更多。
离开主城区,南充的夜文化在阆中古城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阆中古城南津关山门到嘉陵江边,依山就势分布着13个大小不一的舞台,千年阆中的民风民俗在这里依次呈现。有演出的晚上,巡城的“张飞”,轻快的民歌《晾衣裳》,“陈氏三状元”的读书声,俏丽活泼的《亮花鞋》等,一个小时的时间,曲曲折折的古镇街道,一步一景,集中将阆中的桑蚕养殖、阆苑仙乐等名人轶事、民俗文化,通过亦歌亦舞的形式在实景演出里全面展现。今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阆中古城榜上有名。文艺范儿让阆中乃至南充、全国闻名。(谯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