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业 嘉陵区让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8-03 14:45:02 编辑:杨仁昌 点击:

非遗+产业 嘉陵区让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
杜华江指导孩子们学剪纸(资料图)

非遗+产业 嘉陵区让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
蚕丝被制作(资料图)

非遗+产业 嘉陵区让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
凤垭山腊肉腌制过程

“非遗”与“产业”“产品”之间的碰撞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嘉陵区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深入挖掘非遗资源、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的基础上,以文旅产业和文创产品为载体,让非遗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活力再现。

截至目前,该区已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8个、区级非遗项目6个,嘉陵剪纸、棕编、扎染等非遗文创产品深受欢迎,尚好桑茶制作技艺、南充蜀锦织造技艺等非遗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挖底蕴 加快项目申报

“嘉陵剪纸分为阴刻、阳刻和阴阳结合,其艺术风格融南北为一体,古朴中蕴含灵动,纤巧中透出苍劲。喜庆祥和的团花剪纸、恬静舒适的嘉陵风光等,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近日,在嘉陵巧娘·剪纸文化发展技能培训会上,杜华江作为嘉陵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大家分享了他对嘉陵剪纸的独到见解。

80后杜华江剪纸技艺精湛,声名远扬。2016年,他的剪纸作品《待嫁》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展出;2018年,其剪纸作品《百岁老人》入选第七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全国剪纸优秀作品展并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2019年,剪纸作品《熊宝趣味图》入编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编著的《大熊猫图志》(国际版);其代表作还有《丝绸女神》《二十四孝》等。

据介绍,杜华江的曾祖父也是一名优秀的剪纸艺人,并将这门技艺代代相传。“杜华江六七岁时,已能剪出很多花样。”嘉陵区文广旅局非遗保护股相关负责人介绍,杜华江从小耳濡目染,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他的剪刀下,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至今,他已创作了千余幅剪纸作品。今年4月,嘉陵剪纸被列入第六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嘉陵剪纸、嘉陵蜀绘、南充蜀锦织造技艺、尚好桑茶制作技艺、大通热凉粉传统制作技艺、醉香金凤白酒酿造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这与我局高度重视非遗工作、善于深挖本地资源、加大传承人的培育等密不可分。”嘉陵区文广旅局非遗保护股股长唐冲介绍,这6个非遗项目都具备明显的地域特征,传承人都掌握了核心技艺且长期从事非遗传承工作。

目前,嘉陵区继续加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力度。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村组、企业等地,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形成权威性文献资料;不断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明确提出对身怀绝技的老师傅、老工人、工艺技法传承人等予以保护,并定期举办培训班,培养技艺传承人;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播与秩序、平台建设与利用等方面的关系,赋予非遗文化更多生命力。

推行“非遗+”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

近日,位于嘉陵工业集中区的蜀绘文化博物馆,只见嘉陵蜀绘丝绸工艺技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李仕平正向游客展示嘉陵蜀绘的传统技法,博得游客的啧啧称赞。一旁的展厅内,丝绸服装、丝巾、扇子、丝绸画轴等嘉陵蜀绘作品琳琅满目,其图案鲜活,色调清新,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品鉴、购买。

李仕平说,他所在的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了蜀绘专卖店,在北京、上海、青岛等10余个城市设有经销商,并向东南亚推销蜀绘,展示南充丝绸文化。在蜀绘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新一代传承人有望将传统与时尚、艺术与生活、文化与产业更好地融合起来,让传统手工艺不断推陈出新,走进现代生活,在继承中实现文化升格、艺术升级,让嘉陵蜀绘大众化、多元化、平民化。

据了解,蜀绘与蜀绣、蜀锦并称“蜀中三绝”。为确保嘉陵蜀绘这一传统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起目前国内首家以蜀绘文化为主题、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蜀绘丝绸博物馆,收藏展示与丝绸绘画技艺有关的物品、器具、书画、工艺技法与流程、服装服饰及关联展品等600余件,成为嘉陵区“丝绸工业+文旅”的重要窗口。嘉陵蜀绘曾多次代表南充参加国内外丝绸博览会,并进行现场演示,宣传推广嘉陵蜀绘,增加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南充蜀锦织造技艺、蚕丝被手工制作技艺、尚好桑茶制作技艺、醉香金凤白酒酿造技艺、盐溪香白酒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的成功申报,不仅让这些传统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还带动丝绸、桑茶、白酒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文旅产业,与非遗项目相关的文创产品也应运而生。为让嘉陵剪纸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近日,杜华江精心设计、巧妙构思,通过丝印、烫印、手工等技法,推出宫廷扇、小相框、文化衫、胸针、袜子、抱枕、中性笔、鸭舌帽等与嘉陵剪纸相关的文创产品。

“每件文创产品都经过精雕细琢,以达到让传统文化进入大众生活的目的。比如印有‘丝绸女神’剪纸图案的文化衫有独立的牛皮纸包装盒,盒内附有和衣服图案相应的纯手工剪纸一张,部分包装盒内还有小礼物一份。”杜华江说,他目前正在加快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准备参加8月份的红邦周末集市,让嘉陵剪纸走进千家万户。

“今后,我们将以非遗文化为依托,通过‘非遗+’产业、文创、生态、电商等办法,让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走得更远。”嘉陵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平台 帮助非遗走出去

为给非遗项目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嘉陵区文广旅局曾多次组队参加省、市的文化旅游活动。在去年底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的“天府旅游美食”推选推广活动中,大通热凉粉、金凤白酒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登“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名录,至此,具有地域特色的嘉陵美食成功“出圈”,受到了省内众多“好吃嘴”的青睐。

今年,嘉陵区文广旅局又组队参加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南充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周”活动,尚好桑茶、嘉陵剪纸、开汉楼豆干、醉香金凤白酒、蜀锦、蜀绘参加展陈展销,销售额达100万元。

“之前我们还开展了直播带货及非遗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进一步扩大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嘉陵区文广旅局非遗保护股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走出去”的同时,嘉陵区还加大了对乡镇文化专干、非遗传承人、非遗管理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的培养,增强非遗文化的内生动力。

杜华江作为嘉陵剪纸传承人,应邀参与过数百场剪纸技能培训,参训学员达数千人。“学员中有年近八十岁的婆婆,有几岁的孩子。我想通过培训,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嘉陵剪纸这门艺术。”杜华江说,目前,他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希望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剪纸艺人。

下阶段,嘉陵区将逐步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推进该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广泛宣传非遗文化,使得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

“我们还要创造更多机会,将非遗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实现非遗文化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促进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嘉陵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