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张澜与林维干在南充县城大北街筹办民立端明女塾,此为南充县第一所私立女校,更是开四川省风气之先的创举。女塾先设有小学初级部,继设高级部。其间,张澜经历了一番须具大胆识才能冲破旧习的艰难斗争。
张澜首先遇到的尴尬困难是办女学却没有女学生。当时的社会,女子从没有去学堂读书的,富家小姐连出门坐轿,还得密封着不露脸不露脚,怎能抛头露面外出读书。为了冲破旧有的社会风气,张澜把自己的大女儿、二女儿首先送进学校,并亲自登门拜访一些开明士绅和亲朋好友,力劝他们送女儿入学读书,接受教育。几经周折才勉强凑齐了十多个人,设立了第一个班级,端明女塾由此才艰难诞生了,这也开创了四川女学之先举。一段时期后,学生才渐渐增多,由于人数的增加,遂改名为端明女子中学校。
学校是开办起来了,但封建旧思想、旧习俗、旧规矩,仍在残酷地束缚着、迫害着旧时代的女性。有一次,端明女校发生了一件很悲惨的事情,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学生被家里人硬从学校里拖回家,由父母作主强迫嫁给了一个驻防南充的高级军官做姨太太,被拖走时那姑娘呼天抢地的哀哭的一幕,令人寒心。那个年代,这类事在南充这个封建闭塞之地并不少见。
晚清民国时期,能上私塾、幼儿园及小学的孩子们,特别是女孩,是很幸福的!
办女学就是要解放妇女,张澜决心首先挑战,冲击这千年的封建传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女学生能堂堂正正上街行走。
当时,有钱人家的小姐上街坐轿,清贫人家读书的姑娘上街只能步行,因为怕遭受人们的非议,她们总是躲躲闪闪快步而过。一天,校长张澜召集全体学生。学生们以为校长要对她们训话,全体肃立静候。张澜走上讲台,没有发表长篇演说,只高声喊道:“同学们,一起跟我上街去!”学生们听了都大吃一惊,彼此面面相觑,呆立在那里不敢起步。张澜大声道:“男子可以上街随便逛,为什么我们女子就不能,几千年的封建禁锢,我们要打破它,今天就从这件小事上做起,同学们鼓起勇气来,跟我走!”说完话,他带头走在前头。
学生还在犹豫着,张澜大声鼓励她们,要她们跟上来。后来,一个人上来了,随即一个接着一个,全体女生都加入了行列,她们紧跟在张澜后面,跨出校门,朝大街走去。张澜高大的身躯,宽阔的背影,矫健的步伐,旁若无人的神态,好似一股巨大的引力,消除了她们的自卑和胆怯。
张澜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像喊口令一样:“不要怕,勇敢点!”
街上的人们,见到这一群“女中”学生,不禁瞠目,有的窃窃私议,有的嘲笑奚落,有的出言不逊。张澜镇静自若,并且不断鼓励学生,高声道:“我们走我们的路,不去理睬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击,就是胜利!要勇敢,绝不退却!”
一群女学生,在张澜的带领下终于冲破了旧礼教的束缚,从此理直气壮地在大街上行走了。
从上街行走,联想到了妇女缠足的事,张澜决心要解放女子双脚。妇女缠足是千年封建的恶习,一般女孩子从五岁起就要缠脚了,缠得愈小愈好,三寸金莲是标准的美足。于是张澜有针对性的办起了天足会(先叫放足会,劝妇女放足,后来放脚的人多了,才改称天足会,“天”是天然、自然的意思。该会不许小脚女人参加),并先从自己家里的女儿们做起。张澜的子女们虽然大多出生在清末和民国初期,但从没留过辫子、缠过小脚。张澜的这个举动,在当时闭塞的南充影响很大,因此还留下了“张表方,放大脚”的一段佳话。
为了将女学生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自己管理自己,他又向学生提议成立学生自治会。他的号召立刻得到了学生们的响应,学生们立即进行筹备。自治会成立的那天,轰动了整个南充县城。这天,大礼堂里布置一新,红绸扎成的彩球挂满全厅,朱灯翠花,相互辉映,讲台横幅上是张澜写的九个大字:学生自治会成立大会。为扩大影响,大会还特地邀请了地方上一些知名人士参加。大会开始,张澜发表了激昂慷慨、鼓舞斗志的演讲。学生中也推举了一位代表上台发言,这位女学生名叫邓仲端,她的发言赢得了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六十年后邓仲端回忆当年这一情景,还激动不已。她说她当时是怎样的紧张和兴奋,张澜和师生们是怎样用眼神来鼓励她,后来她又是怎样镇静下来从容不迫地表达了同学们和自己的心声,得到了张澜和师生们的赞许。
成立大会一结束,余兴节目是体育表演,有一个节目是由女学生穿上彩色衣服,组成“妇女自治会”五个大字,这一空前的表演把大会的热烈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张澜办新学、革旧习、解放妇女的多种举动,在当时闭塞的南充影响极大,推动了南充发展前进的步伐,也使川北社会的陈规陋习逐步有了改变。(张澜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