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美丽黄桷村,鸡犬相闻、花香扑鼻、泥土芬芳、幸福满怀,诗和远方竟在眼前。2021年,胡市镇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为导向,全域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提升改善村容村貌,推进产业大发展。以黄桷村为试点,打造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胡市镇乡村振兴蓝图正在绘就、徐徐展开。
荒地变花园 就地取材造风景
“这个小景,我主
把村民不用的石磨打造成风景,在石磨上搭小桥,溪水从石磨盘中往下流入旁边的土陶罐,再在陶罐中种上荷花、莲子等水生植物,搭配上朽木做成的花篮、石头砌成的桌椅、石凳中长出的菠萝苗、一旁栽种的芭蕉树,一幅小景观就在原来的荒坡上应运而生。
“我们实施‘三个一点’推进村子的整体打造!”黄桷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曾建波介绍说,通过村民自筹一点、乡贤出资一点、政府统筹一点,解决资金等问题,带动全村群众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善。
就地取材造风景,把村民的房前屋后、小路边、荒坡上栽种上花草树木,打造微景观;硬化进村公路,将废旧轮胎染色配以各类花草,装点路边风景,打造网红路;推进高标准农田打造,实施稻鱼稻虾共养、种植订单有机蔬菜,打造微田园;推进风貌塑造,引导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整治,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系列举措整体实施推进,让昔日垃圾满地、灰尘满天、猪牛随处见的黄桷村一跃成为了城里人赏景游玩、采摘体验的网红打卡地。乡愁乡韵就在一个个小景、一丛丛翠竹、一方方荷塘、一畦畦菜地间荡漾。
村容大改善 提振村民
“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升了,我要锻炼好身体活到100岁!”每天清晨,近80岁的李开明老人都要到网红公路上打卡,走上几里路,边赏风景边锻炼身体,碰上乡邻,还要唠唠家常,日子过得舒心又惬意!
“你看,连李子花也忘了季节开花啦!”李开明大爷的惊呼声吸引了正在免费修剪花草的78岁大爷李久云和遛狗正经过此地的66岁大妈赵昌莲的目光。
一枝星星点点盛开的雪白李花正迎着冬日和煦的暖风,与阳光相互挑逗、和树下鲜艳的菊花和娇艳的月季花互相媲美,花丛中的一群小黄鸭也嘎嘎叫着,伸长了脖子打听着什么。时光仿佛在此刻停留,别有一番风情,春天好似提前到了人间。
在黄桷村,与外部环境打造同步实施的,还有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等工作。改厨改厕提高生活品质,垃圾分类引领生活新时尚,选树典型领动新发展,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新生活,黄桷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步提升。
“家园变漂亮了,大家参与建设
产业大发展 强村富民动力足
“今年大丰收啦,生活更有盼头啦!”立冬时节,黄桷村10多亩的金丝皇菊迎来采摘期。在久之瑞家庭农场菊花基地内,农场主曾永久夫妇边忙着接待前来采花的游客,边指导工人采花、烤花。
从渔民变身花农,从1亩到14亩,曾永久夫妇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身份的转变和菊花种植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线上线下销售,12厘米左右的花,一朵就能卖出2元的好价钱。今年的400余斤干菊花,预计将为这个家庭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除了种好自家的花,曾永久夫妇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花苗,带领大家一起种花致富,带动产业连片发展。金丝皇菊的种植,不仅扮靓了村庄,还为村民铺筑了致富奔康的奋进路。
“黄桷村的蝶变,是我们全域推进宜居环境打造、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尝试!”胡市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袁亚飞介绍说,黄桷村的产业发展正在统一规划中不断做大做强,为其他村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稻鱼共养、稻蟹共养,让稻田种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正在黄桷村绘就。(姚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