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月和暖的风从山岗轻轻拂过,在一片青葱中,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搬出了破旧的木架子房,住进了独幢的小别墅。”“家门口有了产业园,发展产业、务工两不误。”“环境美、设施全,农特产品通过益农社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每年还能领到集体经济分红。”……历数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安置点群众有讲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激动和喜悦。
走进安置点70多岁的贫困户张文贵老人家里,窗明几净,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而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摆放在电视柜上他和老伴新拍的婚纱艺术照。“没搬迁以前,住在山沟里,土木结构的房子,又潮又黑,还不通公路,每年过年,娃儿们回来吃口饭就走了,都不在家里住。自从搬进新房,几个孙娃儿们一到放假就回来,住到开学了都不想走!”话语间,张文贵老人喜笑颜开。
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为了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集中安置以后,村上在离安置点600米远的地方修建了养殖场,张文贵老人一手养殖技术有了“用武之地”。“我喂的是粮食猪,品质高、味道好,过年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人来买猪。”张文贵老人掰起手指算了算:“2020年至今,一共出栏育肥猪40余头,毛收入超过20万元,不比年轻人在外打一年工挣得少哦!”
“玉带”盘山环绕、“洋楼”错落有致、民宿古朴典雅、荷塘风景如画、老少喜笑颜开。而如今,走在罗圈岩村,岭上人家养心谷、高山蔬菜体验带、岭上荷花观光带、田园采摘体验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的“一谷两带三区”格局已然形成,助推该村群众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1600元跃至2019年的12900元。
罗圈岩村的蝶变,得益于朝天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破解深度贫困的精准战略。
“菜单式选择、差异化补助”的科学安置模式,“1+6”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三级三会”“五级三公示”“一户一档”的创新做法……“十三五”期间,朝天区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投资51846.3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625户9086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3个。
据介绍,2017年,朝天区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荣获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考核第2名;2018年,“菜单式”易地扶贫搬迁经验作为全国脱贫优秀案例,成功入选由人民日报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大国攻坚·决胜2020”国家级论坛;2019年,经验文章《推行菜单式搬迁 实现高质量脱贫》入选“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刊主题宣传优秀选题”。
水磨沟镇“幸福里”安置小区
而在距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0余公里的水磨沟镇“幸福里”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超市、篮球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从偏远的旮旯里搬到现代化小区,因左股骨头坏死被评为四级肢体残疾的53岁贫困户谢廷国一家五口,不仅住进了125平米宽敞亮堂的大四室,还享受到了各种便捷的服务配套设施。
“今年种植了5000椴天麻,刚刚下完种,预计年产值超过10万元。”谢廷国一边忙着给种植好的天麻打围栏,一边告诉笔者,2020年,他种植了商品天麻1600多椴、培育零代天麻种子300余平米,因为遭受野猪的损害,收入减了半。今年要全部打上围栏,心里才踏实。
“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下,谢廷国靠着种植天麻,2017年,顺利摘掉“穷帽子”;2018年,还在安置小区购置了两间门面房,作天麻存放、销售用。同时,谢廷国还带动了周边20余户农户发展天麻产业、预计年均户增收超过1万元,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搬出好事连连,迁出崭新的幸福生活。”朝天区一边绘下扶贫搬迁的美好蓝图,一边进行如火如荼的脱贫奔康产业实践,统筹推进“三园”联动发展,探索出了“搬迁+”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起了五大特色农业唱主角,其他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演绎出了一幕幕贫困群众奋力脱贫、致富奔康的幸福事,群众笑容常驻脸上、喜悦时时荡漾心头,他们都感叹说,“全靠党的好政策,我们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过上了好日子!”(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