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党建筑基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04 23:32:23 编辑:邢春燕 点击:
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全省服务业强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连续5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2年入围赛迪顾问中国百强区,荣获2021年赛迪顾问幸福百强区……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紧扣实施“三千工程”、建设“四个强区”,全面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战略目标,坚持以全域党建引领全域发展,认真做好党建兴城市经济、促乡村振兴、提治理效能、优发展环境四篇“文章”,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

党群暖心驿站

商圈党建联盟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作为绵阳主城区和核心区,涪城区始终把发展城市经济、优化城市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和中心。
今年3月,城厢街道“花开会仙”党建联盟成立。
“党建联盟吸纳了15个党委政府部门、6个驻在单位、221家企业商家、4个小区党支部、1个物业党支部加入。”据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圈党建联盟整合政府、企业、小区等各类资源,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由街道党工委召集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商业发展、小区治理等工作,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发展共谋、服务共享的协同联动发展格局。
聚焦城市商圈楼宇数量多、分布广,但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涪城区发挥党建引领商圈楼宇发展功能,组建商圈党建联盟,构建商圈组织、发展、治理共同体,以党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
目前,已在涪城区万达广场、中大财富广场等五大商圈,建立了商圈党建联盟,推动形成了集商贸、餐饮、家政、医疗、娱乐、家居、文化等服务行业为一体的商圈经济业态,满足了市民吃穿住用行各方面各类别各层次的不同消费需求,培育了万达南北塔等亿元商圈楼宇2个。
上半年,涪城区社消零实现133.79亿元、同比增长25.2%,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8.7亿元、同比增长15.4%,总量、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党群呼叫中心

产业联合党委蓄积乡村振兴动能
今年初,涪城区5镇4街的114个村(社区)全部高质量完成“两委”换届,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会干事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基层领导班子。
为进一步破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难点,涪城区聚焦农旅融合发展,紧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打破镇村行政界限,跨区域、跨行业在“千鹤桑田”蚕桑文化等3个农业主题公园组建区域化产业功能型联合党委,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农业主题公园联合党委实行‘1+N’运行模式,在联合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进工作。”涪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党委突出党建引领和项目支撑,创新设置产业发展、项目攻坚、技术指导、要素保障4个功能型党支部,整合镇村、各级部门单位、涉农企业、技术单位的党员骨干力量,广泛吸纳区内外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着力推动蚕桑、稻虾、芦笋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园区有党委、产业链上有支部、项目攻坚有党员”,形成“项目攻坚有党员、党群干群加油干”的干事创业氛围。
据了解,今年以来,涪城区集中开展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培训,组织参加全市统一培训2期,“头雁”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启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选优配强第一书记,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利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


党员志愿者

党群服务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紧扣两项改革“增强服务能力”目标任务,聚焦群众办事“路远楼高”、无法跨区域等问题,涪城区全力推动全域组织联动、聚合调度资源,创新建设党群暖心驿站,有效将“群众需求”和“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按照有统一标识、服务场所、完备设施、管理制度等“七有”标准,通过整合街道、社区闲置资源单独建,争取驻地单位联合建等方式,在城区广场、车站、商场等统一规划建设党群暖心驿站13个。
同时,涪城区还精准投放驿站服务功能;下沉街道权限范围内的政务服务57项,开展延时服务,提供老人儿童临时看护、义诊、理发等延伸服务,构建起城市社区10分钟便民服务圈。
去年以来,涪城区全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不断健全党群便民服务体系。通过支持社区利用自有资源,引入社会资本,组织居民自愿参与,创新开办社区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狠抓城乡接合部治理,分类开展党建提升、治理聚心、发展领航“三大”攻坚行动,探索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涪城创新模式。培育壮大社区经济,分类开展“孵化培育”“壮大激活”“消薄增收”行动,重点推行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改革试点,解决社区治理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
同时,涪城区创新实施“微治理”项目41个,谋划建设“口袋公园”6个,着力创建一批城乡基层治理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小区、两新组织。
人才战略营造近悦远来环境
聚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涪城区突出人才战略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打造“智汇绵州才聚涪城”人才活动品牌,成功纳入全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
今年以来,该区出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86条措施,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匹配衔接。做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制定关心关爱企业家10条措施。推荐116名优秀企业家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表彰领军人才团队、个人各100名。突出产业高端聚才,引进惠科模组等高端产业项目5个,聚集国内外尖端人才团队15个。依托本地高校引才,组织惠科等35家企业赴西科大专场招聘。开展直播带岗线上人才招聘,在线观看10万余人次。借力人才工程育才,22个企业及重点项目申报“科技城人才计划”,龙华薄膜技术团体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建立人才金融“鹊桥会”、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等常态联系机制,创设“一网一微一函一热线”,成立全市首个“民营企业护航中心”,“点对点”化解企业困难诉求。
组建联系服务西科大工作专班,落实“三张清单”需求事项7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6项。支持建设环西科大创新经济圈,引入全国双创服务领域唯一上市企业创业黑马运营创客中心,构建“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体系。举办川渝融合创新论坛,聚集两地专家教授153名,与省科技青年联合会、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达成人才协同合作机制,着力打造区域人才聚集高地,聚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黄兵 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