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易地搬迁开启美好新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0-11-09 16:57:42编辑:刘婷婷

近年来,壤塘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头号工程”,按照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实施全域统筹规划建设,走出了一条“设施配套、资源共享、城乡融合”的扶贫攻坚新路子。

关键词:房子好了
“山上草不长,风吹石头跑……”这是壤塘县高半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真实写照。受自然条件、区域环境的影响,壤塘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一部分群众生活在生产生活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地方。山里进来难,山上生活苦,那就搬下来。这几年,易地搬迁成为壤塘群众脱贫的重要抓手。


蔬菜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原来我住在高山上,出一趟门要爬坡、上坎、躺河,下雨了就更本不想出门,什么都不方便。”壤塘县上壤塘乡康垄村村民俄足谈起山上的生活有数不尽的感慨。
如今,走进该村一幢幢藏式小楼拔地而起,藏式太阳能路灯、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一应俱全,同时全部按照标准安装有电线、网线等,如今的康龙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提升了。
“没想到短短三年的时间,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完全变了样。”说起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康垄村村民俄足脸上乐开了花。
近年来,壤塘县投资18914.45万元,对11个乡镇59村的730户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992人贫困人口搬出了高半山,住上了新房子。
关键词:想法变了
搬下来容易,稳下来困难。常年居住的高山上的群众无法融入新生活,一时间“换脑子”成为了壤塘县脱贫致富的关键词。


致富路修到了家门口。

“你瞧,这就是蒲西乡尤日村村民米花路。她为照顾家庭,每天早出晚归。”10月20日,记者在壤塘县蒲西乡尤日村第一书记母鹏的带领下,来到村民米花路家时,见米花路家大门紧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里晾晒着被褥。
现在找米花路不容易,以前可不是这样,她曾是一名贫困母亲,家中又缺乏主要劳动力,也没有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米花路说,自己的改变缘于2015年,那时与丈夫李小兵结婚不久,尤日村农牧民夜校开课,驾照、种植、养殖、健康等培训源源不断,激励大家靠双手摆脱贫困、增收致富,在村内掀起了当脱贫致富“先行者”“排头兵”的热潮。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米花路在自家自留地种植起了大棚蔬菜,开小卖部、跑运输、当邮政投递员,2017年米花路家成功脱贫。


青山绿水间的藏式小楼 

2093场宣讲,4320场农牧民夜校,87期培训班,培训7000余人次,连续9年的“三月群众工作月,壤塘县始终坚持治穷与治愚相结合,扶贫与扶志向结合。实现了从“过得去”到“过得好”的转变,涌现了一批靠自己的致富带头人。
关键词:挣钱多了
10月14日,清早中壤塘镇壤塘村村民周杰正赶往云端酒店上班,“我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还不用风吹日晒。”周姐是一个地道的牧女,她原本做好了和母亲一样在山上做一辈子牧女的准备。 


家门口办起了好学校。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周杰一家从牧场搬到了镇里。搬下来之前她家也有过顾虑,怕没有一技之长的一家人过不上好日子。2018年,壤塘村建起云端牦牛肉干、云端酒店、云端土豆种植基地等集体经济。看着搬下来的邻居们各个都过上了好日子,她才与父母下定决心下山。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母亲开起了小卖部,父亲在工地里务工,周杰也成为了云端酒店的服务员。
安居必先乐业。近年来,壤塘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因村因地因人精准施策,从产业入手,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下功夫,为群众脱贫致富拓宽渠道。


精致美观的藏式小楼。 

蔬菜种植基地、电商销售点、旅游接待点、藏家乐、联户牧场……随着壤塘县产业脱贫“精准拳”的持续出击,一个个村集体产业在壤塘落地生根,“空壳村”被各个“击破”,村民们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成为现实。截至2019年底,60个村都实现村集体经济项目127个,实现收入650余万元。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壤塘易地搬迁工作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张张住上新房群众的笑脸、一阵阵村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笑声,壤塘的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一幕幕安居乐业的景象栩栩如生。 (付玉芳 兰成强 尼玛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