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生存探险课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君子“御”课程
每个孩子的心中
都怀揣着对世界无尽的好奇
他们热切地期盼着去探寻、去攀登
稚嫩的手掌渴望触摸未知的高度
独立面对挑战、勇敢迈出尝试
是他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为培育学生基础生存意识、锻造生存技能、提升生存素养,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以“御”课程体系为支撑,构建课内外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系统开设攀岩主题月课、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实施生存探险情境课程等特色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精进生活技能、建立风险认知边界,于实践磨砺中积淀智慧与担当。让生存教育从知识习得升为生命成长,从能力培养进阶为品格塑造。
安全方舟:防震演练中的生命教育
为全面提升校园应急避险能力,增强师生防灾减灾实践技能,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于2025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开展“敬畏生命守护成长”生存探险课程主题实践。通过系统化防震避险知识讲授与沉浸式逃生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师生科学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决策能力,切实强化自救互救及风险处置的综合素质。
学校特邀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刘建、副会长黄杰等20多位专业教官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安全教育课。同时邀请到新津区教育局应急管理科科长秦连东、新津区教育局德体卫艺科科长胡文静、花源街道办事处主任徐智、花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仟、新津区东篱路消防救援站副队长梁浩齐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和全校家委会会长及家长代表一同观摩孩子们的生存探险课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防震应急疏散演练
为切实提升防震减灾应急能力,我校安全办公室周密制定专项演练方案,重点完成三项准备工作:其一,科学规划应急疏散路径,明确各区域责任分工;其二,组织班主任开展应急处置专项培训;其三,通过班级安全教育专题课系统讲解避震要领。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观看纪录片
“苦难兴邦,勿忘国殇。”一段震撼人心的地震纪录片将所有人拉入对大自然的敬畏之中,深切感受到了灾难无情人有情。
首轮警报鸣响,全体师生迅即采取标准避险姿势,双手护头俯身至课桌或承重墙侧方实施紧急避险。
次声警报启动后,教学组双岗协同引导,指挥学生沿预定疏散通道向安全区域转移。集结区经人员清点核查,各班级逐级向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总指挥完成全员到岗情况报备。
默哀仪式
随着防空警报的鸣响,全体师生低头肃立3分钟,为地震遇难者们沉痛默哀。
校长讲话
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赖敏在防震应急疏散演练会上指出,全校师生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充分体现了日常安全教育的扎实成效。赖校长同时强调,要持续树牢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常态化演练将应急逃生技能切实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分年级主题活动
在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刘建会长的宣布下,“防灾教育灾后重建计划”正式启动。该课程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理念,通过40分钟沉浸式生存探险实践课,分年级开展系统化防灾训练。课程设置风险规避、团队协作、应急挑战三大模块,助力青少年在模拟场景中掌握科学避险技能,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一年级:模拟“地震警报”疏散演练,学习“护头蹲避”“三角空间躲避”等动作。
二年级:学习简单包扎技巧。
三年级:学习帐篷搭建。
四年级:学习用竹竿/篷布/绳结搭建“抗震房屋模型”。
五年级:利用无人机牵引绳和对岸建溜索方式逃离危险区。
六年级:通过攀岩到顶,获取应急包,并设计“校园防灾方案”、优化逃生路线、列举应急包配置清单等。
最后,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刘建会长系统阐述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核心举措,并着重指出在学校普及生存探险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本次应急演练活动旨在全面检验学校应急管理体系效能与师生应急避险实战能力。活动创新融合多学科知识与趣味化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防灾素养,在团队协作中深化生命教育内涵,切实筑牢平安校园建设根基。
垂直课堂:攀出成长新高度
向下扎根的安全理念、向上攀登的勇气与向内生长的韧性共生共荣。传统认知中的极限运动——攀岩,现已成为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君子“御”课程体系的核心实践载体。
这项被誉为“岩壁芭蕾”的运动,集强身健体、自我挑战与意志锤炼于一体,兼具独特的脑体协同开发价值。岩点触探激活右脑空间思维,悬垂状态下的核心肌群控制则有效提升肢体协调能力。
专业教练团队通过三重维度构建多维能力培养体系:安全装备认知与风险防控规范建立、动态平衡训练与路径规划思维培养、抗压心理建设与逆境突破引导,最终凝练为特色鲜明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教学实施严格遵循“理论-准备-实践”流程:教练通过动作分解教学明确安全规程,系统性热身保障运动安全,教师全程督导防护装备穿戴,全过程渗透风险预判与管理意识培养,践行知行合一的安全教育理念。
在橙蓝相间的岩壁之上,跃动的身影正书写着勇气篇章。当安全绳在空中勾勒出优雅的抛物线,少年们悬停岩壁时的路线抉择,恰是决策思维与抗挫能力的双重锤炼。
每滴折射日光的汗水都凝结着超越自我的信念,那些攀附岩点时稚嫩手掌的颤动,终将沉淀为丈量成长维度的深刻坐标。
劳动教育:为生命打上坚韧的底色
劳动周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经历,作为君子“御”课程体系的重要实践模块,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以问题导向为核心理念,系统构建“劳动周”项目课程。通过跨年级协作机制,组织学生完整经历“任务发布-方案设计-实践体验-经验凝练”四阶育人流程。在项目式学习框架下,学生不仅习得多维生活技能,更有效培育了团队协作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彰显知行合一的教育价值。
厨艺课
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有味厨房”实践教育基地,学生身着围裙化身生活策划者。从食材辨识到营养科学配比,从传统烹饪到创新膳食研发,通过系统化实践锤炼综合生活能力。这里传递的不仅是人间烟火的温度,更是滋养生命的成长哲学——在味觉启蒙中培育生活智慧,于劳动教育中传承生命美学。
种植课
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的天空农场将传统农耕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在这里,翻土播种不仅是农事实践,更是生存智慧的启蒙教育。学生通过系统的种植课程认知节气规律与作物生长特性,在育苗移栽实践中感知生命周期的自然法则;通过团队协作培育责任意识,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悟生命的深层意义。
素质教育绝非选修课题,而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命题。我校创新构建的君子“御”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化实践教育引领学生亲历实践、深度体悟、实现突破。课程着力锻造强健体魄,淬炼坚韧意志,培育直面未知的应变力、触达边界的探索力、遭遇挫折的复原力。这些植根于成长本质的实践课程,必将铸就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在求知中掌握学习之道,在历练中精进实践之法,在协作中参悟共处之智,在挑战中筑牢生存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