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如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九寨沟县给出的答案是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开启“订单式组织+菜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新模式,不断完善职业能力体系建设,根据“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权益有保障”总体要求,强化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专业化培训、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输出、一体化服务工作措施,着力促进就业增收。
“订单式”组织
精准施策让就业更准
为了让更多人通过就业实现生活改善,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近年来,九寨沟县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盘棋”统筹各乡镇、部门、企业技能培训工作,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的用工需求实施培训,开创了全县上下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的“大培训”新格局。
“有了技术走到哪儿都能找到工作。”该县草地乡群众李素贤通过参加酒店服务、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后,在县内找到了适合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她就业的信心和致富奔康的底气。
富民之道,惟在乐业。为此, 九寨沟县建立县、乡、村、企业四联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县有联络员、乡有保障员、村有协理员、企业有信息员”,逐步形成全网格化培训就业信息共享机制。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精准开展农民工、贫困劳动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五类人员”的就业意愿、培训意愿摸排工作,收集空岗信息2.4万个,涉及工种50余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九寨沟县劳动力培训就业信息系统和全员培训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精准施策。
“菜单式”培训
精品施策让就业更易
吴清霞是九寨沟县南坪镇的一名普通群众,在参加培训前,一直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通过餐饮培训后,她在神仙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九寨沟县,从事旅游方面的工作就业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我学会了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技能,以后再也不用过风吹日晒的日子了。”吴清霞开心地说。吴清霞通过培训实现了稳定就业,这只是该县采取“菜单式”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快速就业的一个缩影。
注重按需施训,坚持分类施训,推动实现技能培训个性化、普惠化。九寨沟县结合用工需求,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岗位定技能”的原则,围绕“产业+培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培训”“企业技能需求+培训”“脱贫奔康+培训”的培训模式,制定《九寨沟县东西部劳务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九寨沟县2018年度灾后系列培训、助推脱贫奔康实施方案》等。同时,实施全民提升技能行动,广泛开展培训送到乡、送到村、送到户、送到企业、送到工地“五送”活动。坚持“按需配餐”,通过企业“点单”、政府“配菜”方式,开展菜单式培训4240人次,促进就业3600余人次。
“定向式”就业
精细施策让就业更广
就业是民生之本,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让百姓日子更红火。 近年来,九寨沟县为扩大群众就业面,建立青年见习基地9个,并以政府买单、企业组织的方式,针对大学生、16—24岁无业青年持续开展提能稳岗培训。
在扶持就业过程中,九寨沟县着力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建立3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2个扶贫车间、3个县级认定扶贫基地,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基地促进农民工提技能促就业作用,并结合基地用工需求,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技能提升培训。
“你在浙江一定要注意身体,好好工作,有啥需要就给家里说。”“这边吃得好、住得好,啥都不缺,你们也要注意身体。”这是玉瓦乡八郎村群众佘座花与在浙江省平湖市务工的儿子穆红强在电话中常说的话。
佘座花是八郎村的一名贫困群众,她不等不靠积极参加该县组织的培训,现在还是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打扫村里的卫生,每月有400元的生活补助。她的儿子也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到浙江省务工。
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九寨沟县探索建立省级专家智力帮扶基地,积极申报2020年国家级专家智力帮扶基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重视本土技能人才培育,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徒授艺”作用,2019年开展四川省专家服务团精准扶贫走进阿坝活动,培训专技人员和基层群众698人次。
同时,该县依托州中职校、县文旅投、四川省绿享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筹建“九寨沟大学”,全方位开展大健康、大旅游、大环保等高端商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基地效应及管理服务提质,预计将定向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促进就业1100余人次。
就业工作,任重道远,百尺竿头还须更进一步。 为更好解决稳岗、就业问题,九寨沟县将继续完善“订单式组织+菜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模式,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对准需求抓组织、对准岗位设培训、对准市场抓定向,实现供需双方就业与培训无缝对接,促进企业和百姓共同发展。(陈静 朱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