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好产业 过上好日子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0-09-14 09:20:10编辑:刘婷婷


越西县大瑞镇林沟村、瑞香村、瑞城村的部分贫困群众如今已是产业园的工人。8月28日,捧着一件件外运的苹果,她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8月28日,昭觉县洒拉地波乡九茹草莓园的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包装草莓。该园区每天可吸纳200多人务工就业,用工酬劳保底70元一天。


8月28日,阿别小平(中)和斯奎和(右)在扶贫产品展销会上展示他们出品的绿壳鸡蛋。斯奎和是阿别小平用万元月薪从南充“挖”来的技术能手。


8月31日,喜德县光明镇彝新社区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制作彝族传统漆器。


8月29日,越西县普雄镇呷古村的彝绣工坊里,几十名彝族妇女正伴随着音乐,埋头做着刺绣,全神贯注地纺线穿针。目前,合作社有绣娘778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70余人。


9月3日,普格县普基镇,沐洋鸵鸟专业养殖合作社社员正在给鸵鸟喂食。该合作社现有社员50名、贫困户30户,除养殖鸵鸟50只外,还饲养商品鸟、雉鸡、跑山鸡等。


8月28日,当地村民在昭觉县涪昭产业园区装有全自动喷淋设备的土豆育苗大棚工作。这个由绵阳市涪城区对口帮扶的园区可带动1500户贫困户增收。


9月1日,鸟瞰喜德县拉克乡源泉村的邡达农业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建立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示范推广点+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帮扶4个极度贫困村的70户重点贫困户和园区周边贫困户建立专业合作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本报记者近日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团深入凉山州布拖县、喜德县、美姑县、金阳县、普格县、昭觉县、越西县等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的贫困村采访,用镜头展现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满满的幸福感。
8月的大凉山,正午过后的阳光依然刺眼。微风吹过,布拖县木尔乡600亩茭白秆变成一片绿色波浪。目前,木尔乡5个贫困村都有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并已全部脱贫。
8月28日,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鲜红圆润的越西苹果经过自动化生产线清洗、干燥、分拣、包装后进入不同等级的包装箱。它们将跨越上千公里,被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如今,越西优质苹果已经成为当地农户脱贫增收的“金果果”。
100多公里外的金阳县尼波洛村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管理中药材重楼,确保今年丰收增收。“重楼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最适宜种植在海拔1600米到3100米的地区。我们村不仅海拔适宜,而且整村依山而建,在山坡上种植重楼,还利于排水。”金阳县丝窝乡尼波洛村驻村第一书记邬磊告诉记者,和村里曾经种植的土豆、玉米相比,重楼的亩产值可以增加200多倍。
土豆、玉米、苦荞曾是凉山种植业的“老三样”,这些作物收益低,农民难以脱贫。近年来,凉山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今的凉山,茭白、蓝莓、草莓、葡萄、错季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相继在深沟峡谷、平坝半山大面积推广,还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生态林业和以“果薯蔬草药”为主的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告别了广种薄收的历史。
“你看,这是现在快递车的轨迹。我们快递下乡只需要2天,而以前要花5天才能到村上。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喜德县的农产品运输再也不卡脖子了……”8月30日,喜德县物流中心仓储员正在电脑上的平台上查看物流运输车的轨迹。越来越多村上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四川扶贫”产品正通过畅通的物流发往全国各地。(尹钢 华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