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E 作者:李勇
歼7E
5月18日,纪念歼7E首飞30周年“奋进新征程 强核再出发”座谈会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成飞公司)举行。座谈会现场,三十年前参与歼7E研制的老一辈航空人向当代航空骨干,饱含热情地分享起了当年研制的过往。
——起点:空军装备发展的迫切需求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中国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军工企业特别是航空工业在“军转民”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临严峻考验。此时,世界空战模式正在加速变化,战斗机从追求高空高速向中低空机动性能转变,我国急需改进出这样一款飞机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
停驻的歼7E 作者:李勇
当时成飞公司正值效益低迷时期,面对空军装备发展的迫切需求,公司领导班子毅然决定自筹资金由工厂设计所牵头开展歼7II改的预研。
此时,西北工业大学沙伯南等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双三角”机翼设计概念引起了成飞的注意,学校的初步试验验证其能有效提升飞机中低空机动性。1985年1月,在成飞公司,沙伯南教授和歼7Ⅱ改设计负责人陆英育的一次晤谈,为厂校历史性的合作打开了新局面。
此后,成都、西安两地同时协调行动,开始了飞机改进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采用新的双三角机翼气动布局,在我国飞机改进改型中尚属第一次,是具有极大风险的严峻挑战,使参与人员既兴奋又深感重任在肩。
经数轮研讨,公司与西工大确定歼7II飞机改型全面合作的战略,陆英育担任总设计师。
1990年3月12日,歼7E总装交付仪式
——研发:改型、定型一路披荆斩棘
“飞机还要使用三、四十年,改型要对历史负责。”陆英育始终坚持将此句话贯彻研发始终。
1987年10月,在航空航天部的关心和支持下,歼7II改以其优越的中低空机动性、价格便宜、使用维护简便等设计目标,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总参谋部正式发文立项,确定型号为歼7E。核心是改进机翼,同时换装发动机和新型航电设备。
“干航空的,一生能干几个机型?能在祖国的航空工业负责一个机型设计,是我平生最大的夙愿。”这是歼7E总设计师陆英育常说的一段话。
在新机研制全面铺开后,陆英育忙得不可开交。为确保每一次吹风和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常常周五下班后马不停蹄赶往绵阳。为进一步验证产品设计质量,在西工大、618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单位协作下,陆英育带领团队先后进行了机动襟翼系统、大攻角特性、飞机颤振特性、平视/武器瞄准火控系统等一系列实验。
1990年5月18日,歼7E型飞机001架首飞。作者:李勇
随着图纸发出,从工艺设计、零件制造到部装开铆,一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然而原定首飞的日子,1990年4月26日,却因为评审未通过而未能实现。
23日的首飞评审会上,有专家提出,现在机动襟翼系统存在缺陷,在起飞着陆时,一旦发生故障,襟翼收起,会危及飞行安全。为此,鉴于前后缘机动襟翼系统属国内首次使用,总师系统提出推迟首飞,改进后再飞。
首飞评审未通过对于公司来说还是第一次。整个研制系统压力空前,设计、工艺、生产、检验各系统人员全力协作,自制了仅用于起飞着陆的后襟作动筒进行装机试验,通过补充评审,日以继夜,整个生产过程中,生产现场一直灯火通明。
首飞后,总设计师、飞行员、总指挥等合影
仅仅20多天后,5月18日上午,一架歼7E静静地等候在跑道上,11时02分,在试飞现场紧张的等待中,飞行员钱学林驾机一飞冲天,20多分钟后安全着陆,首飞成功!全场欢呼雀跃。
1990年9月23日,在调整试飞末期,飞行员王振东驾驶003架飞机在高度5000米、全加力状态、平飞加速到M数1.0以后,收油门到小加力瞬间突发强烈振动,放减速板,压坡度改出后,振动消失,并发现左副翼后缘上翘,左副翼失效……经检查左副翼摇臂断裂,这是歼7E研制中遇到的一次重大挫折。
故障出现后,空军要求飞机查清原因,排除故障,才能进入定型试飞,这对当时的成飞公司来说无疑是泰山压顶。一刻不歇,陆英育带领着专题攻关组开展攻关。确认了副翼嗡鸣故障性质,明确了采取增加上下表面扰流片的恢复飞行临时方案和副翼系统增刚的机翼改装方案。
1991年初,三架试验机,投入定型试飞,历经两年,完成了全部设计定型试飞,改进后的飞机机动性提升20%、续航能力提升20%、起降性能提升10%,设计指标得以全面实现。1993年5月7日,飞机正式设计定型,并于当年交付部队。
1995年6月,12架歼7E表演机交付“八一”飞行表演队
歼7E飞机装备部队后,遇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纵向飘摆”故障。1994年5月空军某师,在装备的第一个飞行日,飞机起飞爬高中出现了明显的纵向飘摆故障,危及部队的飞行安全,空军随之下令停止部队歼7E的飞行,歼7E进入了装备部队后最艰难的阶段。
成飞公司立即组织多个攻关组,在部队、公司、平尾助力器承制厂三地现场开展测试和试飞工作,一点一滴排查故障原因。为尽快解决故障,当时57岁的陆英育独自一人扛着近50斤的助力器去机场、过安检、到部队、作故障原因解释……换装完助力器后,其又将换下的助力器带回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攻关组确认了更换平尾助力器的措施,到9月完成所有助力器更换,让部队恢复了飞行。
建国50年大阅兵,歼7E、歼7EB飞跃天安门
——成功:开创多个“第一”
1995年歼7EB交付八一飞行表演队;1998年亮相珠海航展……1999年10月1日,天安门的上空,在无数国人的仰望中,歼7E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歼7E是歼7系列飞机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为空军与公司签订的第一个整机研制合同,是成飞公司当时产品改型中改进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项目。其后续累计衍生多个机型,总共交付飞机数百架,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
1998年第二届中国航展,中国空军“八一”表演队驾歼7-EB表演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令国人鼓舞。作者:周闽
同时,它不仅在我国飞机改进改型中首次采用了新的“双三角”机翼气动布局,还开辟了成飞公司“产学研”发展的新路,公司自筹资金由工厂设计所牵头开展预研,延续了歼7系列飞机20多年的生命力,为新机研制培养了人才,积累了技术,出口创收对成飞上世纪末顺利度过新机开发时期,在经济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撑,更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跨代发展积蓄了宝贵的力量。歼7E型飞机获得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总设计师陆英育获得“航空报国金奖”荣誉称号。(胡旭阳 实习生 聂蓥 图片由成飞公司提供)
歼7E在空中飞行 作者:周闽
歼7E 作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