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19时15分,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工作人员在释放探空气球。
20世纪70年代 测报人员开始使用电接风向风速计。
80年代 宜宾地区气象局工作人员进行大气环境评测。
90年代 四川省气象局极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始使用。
21世纪00年代 自动气象观测站兴建,观测手段和仪器设备逐步走上现代化。
3月22日19时15分,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工作人员将一颗高2米、直径1.5米的探空气球释放到天空。气球最终会带着无线电探空仪飞到30千米的平流层,在飞行过程中从低到高进行逐层扫描,获得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值。
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气象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并取消人工定时观测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应急观测能力,台站观测业务工作重心向设备维护维修、核查标校或检测、数据处理分析、质量管理等转移。
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每天会在早上、傍晚和午夜分别释放不同的探空气球。地面自动监测站将通过雷达接收到的气象数据与全球的监测站进行共享,气象预报员通过计算分析,绘制出全球高空变化的趋势。目前,这种网络化智能云计算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气象的发展趋势。
曾经,我省老一辈气象观测员靠笔、纸、电报机这些“老三样”启动了我省气象工作,气象观测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后,观测数据实现秒级传输,各种服务产品调取数据更加快捷,公众服务更加准确及时。这意味着地面气象观测告别人工观测,迈入全面自动化的新时代。(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