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确保全年粮食产量225万吨以上 蔬菜产量600万吨以上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0-03-17 09:27:24编辑:谢川霞

花中花已向市场供应近12000吨优质大米

我市正加强春耕备耕,确保全年粮食、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左右和260万亩以上
 
  当前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刻。
 
  从今年春节前夕开始,一场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市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格局,而随着返城复工人员越来越多,蔬菜等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保障好民生的“菜篮子”,守好百姓的“米袋子”,为居民提供基础的物资保障?如何面对疫情影响,确保我市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目前农业复工复产都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成都又有哪些政策措施来帮助企业“化危为机”,促进消费转型升级?3月13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俊国,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秘书长任伟,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志勇做客《新天府会客厅》,聚焦我市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困难和痛点,对我市春耕备耕、复工复产的政策、服务、措施进行了一一解读。
 
  给力
 
  派出专人专班
 
  政策服务精准到企
 
  “说实话,刚开始我们都懵了,多亏这次政府的服务非常‘给力’,这为我们迅速复工复产保障市场供应注入了‘稳定剂’。”回忆起过去的两个月,成都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志勇感慨地说。
 
  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我市新津县,是专业致力于生产经营优质大米、植物油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4亿元,年加工能力和销售额位居四川省大米加工行业前三名。春节前夕,公司按照惯例备足了节日期间的货品,工厂停产、员工放假等也均已安排完毕。可1月24日,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公司的供应商红旗连锁、永辉超市、家乐福、舞东风等全部开始追加订单,可是,物资缺乏,员工不够,怎么办?疫情防控风险怎么控制?
 
  所幸的是,企业并没有孤军作战。很快地,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新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来到现场,帮助协调防疫物资、制定疫情期间的生产安全规程、帮助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协调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各项问题,1月26日,工厂顺利复工,很快实现满负荷运转,截至目前已向市场供应近12000吨优质大米,保住了下游供应不断链。
 
  “那段时间太难了,还好有服务专员帮我们,相当于给企业开了个‘直通车’。”据胡志勇介绍,疫情期间,企业既要加班加点全力生产,又要保障自己内部的防疫安全,虽然是具有多年生产经营经验的龙头企业,从人员到物资,从生产用电到物流运输,各种问题仍接踵而来。看到企业的困难,市农业农村局立即派出了服务专员——该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德山,专门为企业送上各种政策,帮助协调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据张俊国介绍,不仅是花中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由1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机关102名干部组成的共113人的市级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带动各区(市)县分级分片对口联系,对全市41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工作。局上建立健全了每日调度会商研判机制,研究《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等各项政策,将服务专员们收集反映的企业需求和问题挨个梳理,制定任务清单并迅速落实;为了精准施策,分类建立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稳产满产协调服务专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服务专员、行业协会服务中小企业专班,全面掌握复工复产痛点堵点难点,形成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解决。
 
  专人服务的成效很快显现。“他就像我们的保姆,每周至少要来三次,基本上是隔天来一次,我们基本上不用再去到处联系协调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一个出口基本上解决了所有问题。”采访时,杨德山的名字在胡志勇口中出现了多次,除了前期的疫情防控物资等,在他的帮助下,企业的3万元稳岗补贴已得到落实;生产电费补贴正在核算;社保减免预计共申请到80万元;上百万元的贷款贴息正在办理……各项政策到位以后,企业在疫情期间的额外成本将冲抵60%—70%,“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信心。”胡志勇说。
 
  解难
 
  聚焦4大类问题
 
  力保农业生产经营稳产满产
 
  农产品生产经营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一头连着广大农户和生产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中间还有各种流通环节。在此次疫情期间,除了政府和企业两端发力,我市还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等中间环节的纽带作用,着力打破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瓶颈。
 
  前段时间活跃在各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的“便民流动菜市”,便是这根纽带的直接体现——避免防疫期间出现“卖菜难、买菜贵”现象,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启动了防疫期间生鲜农产品进社区工作方案,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和成都市商务局牵头,成都农产品流通协会负责组织有生鲜农产品销售经验、有对口生产基地、有供应链组织能力和配送车辆等的流通企业,采取“农社对接”的模式为广大城市社区开展流动菜市服务。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协会还专门列出了蔬菜品种的清单,每个品种都有最高限价,要求每个点位必须有15个以上的品种,每个品种不能高于限价销售。截至3月12日,流通菜市已经在武侯、青羊、锦江、金牛、成华、高新区48个社区开通服务,为社区居民服务了319次,销售了300多吨蔬菜和几万斤禽蛋、猪肉和水果。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遇到了‘两个市场缺位’‘两个不顺畅’。”据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秘书长任伟介绍,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的消费缺失,加上学校没开学,许多单位没正常上班,团餐市场暂停,这就出现了一方面生产不顺畅,农业的产业链拉得长,拿养鸡来举例,养鸡场需要饲料企业复工,饲料企业需要原材料的供应,一个环节供应不上,就会导致整个产业的生产受影响;另一方面流通也不顺畅,物流运输、市场缺位等,导致一部分蔬菜滞销。
 
  协会反映的,正是市农业农村局着力破解的“4大类问题”之一。根据专员们摸排的情况,该局梳理出4大类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力保农业生产经营“稳产满产”。
 
  在这4类问题中,第一个聚焦的便是解决农产品产销不畅。据张俊国介绍,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会同配送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已办理《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457个,支持涉农配送企业为社区住户配送生鲜农产品近74万户次。在这样的帮助下,协会也大力开展市场对接,除了在本地农社、农超对接以外,已联系省外市场、市外市场,帮助双流、崇州、郫都、彭州等解决1000多吨滞销蔬菜。
 
  第二个着力解决的,是企业资金链紧张。针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与重点农业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已累计收集到52家企业共计31.75亿元融资需求,协助12家重点农业企业获得银行16.983亿元贷款支持。
 
  据悉,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复工复产,市农业农村局还突出解决防疫物资短缺和阶段性用工难题。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该局一直在积极协调保障复工复产所需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已累计争取到口罩30万个并全部发放给各企业;为了稳定生产用工,局里派出调查组走访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及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积极参与“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协调开展“专人专车送人到岗”活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共梳理出企业销售不畅、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57条、已协调解决问题15条。全市重点农业企业537家(含饲料和屠宰企业)、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经全部复工复产,其中27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产能发挥率平均达到85%以上,最高达到113%,农业重点企业到岗员工4万多人。
 
  加速
 
  化“危”为“机”
 
  抓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就在接受采访期间,胡志勇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我们生产稳住了,信心也很足,公司决定将明年的扩产计划提前,现在就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公司的二期扩产计划上,记者看到,新的生产基地将投资3亿元,完成后将实现年产30万吨优质粮油的规模,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到那时,我们的市场保供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胡志勇说。
 
  不仅是规模,5万吨低温储存仓是二期生产基地最大的亮点。这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粮食低温储存设备,将采用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温控技术,把原粮储存环境保持在恒温15摄氏度以下,这项稻谷的保鲜技术可以大大保障大米的品质,“通俗地说,今后我们的大米,将没有新米和陈米的区别,无论在一年中什么时候买到的产品,都是一样的高品质。”
 
  这个重大的投资计划,之所以提前了整整一年,胡志勇坦陈是此次疫情期间由市场和政府带来的双重信心。这段时间,公司始终满负荷生产,可依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在政府全方位地服务下,公司进一步清晰了未来的前景,增添了发展信心,“现在我们面临良好的市场潜力,可以享受一系列利好政策,这个时候不加把劲还等什么呢?”胡志勇说。
 
  正如胡志勇的体会,张俊国也认为,疫情带来的不仅是困难,也为农业转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目前应对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都已基本稳定,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化危为机”,以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首当其冲的是农业生产。据张俊国介绍,我市正在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春耕备耕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确保全年粮食、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左右和2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和600万吨以上,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全年400万头以上生猪出栏;同时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目前我市已组织技术指导小组800余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全市农作物备种已达3470吨,供销社系统库存肥料7.63万吨、农药0.31万吨、农膜0.04万吨,均高于往年农资库存水平。
 
  在此基础上,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10+3”产业,立足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等;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动成德眉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和同城化功能区建设;以科技为引领,加快推进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对外合作,重点推动青白江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
 
  “乡村振兴,项目是抓手。”张俊国表示,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我市将抓好38个农业市重点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和2019年招商引资签约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复工建设;围绕特色镇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精心包装策划乡村振兴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力争完成投资600亿元目标任务;抓好农业招商引资,确保一产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陈泳 胡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