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隔离病房前,呼吸治疗师倪忠在同事帮助下穿戴防护用品。 杨树 摄
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一间新冠肺炎重症病房里,倪忠时刻关注着病床旁呼吸机数据的变化。截至目前,四川已派出医疗队共1463人支援湖北。这支队伍中,既有来自呼吸与危重症、感染、急诊等专业的精英,还有3名特别的队员——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呼吸治疗师倪忠、王鹏和薛杨。
“这是专门为前线医疗队配备的‘特种兵’,是能打胜仗的尖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凤鸣说。
为什么说呼吸治疗师是“特种兵”?
●在生死一线的紧急抢救中屡创奇迹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呼吸支持,他们往往比医生护士更在行
在武汉一线的鏖战中,呼吸治疗师们时常面对惊险的紧急抢救。
“35床的氧饱和度跌破警戒线!”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四川医疗队负责80张床位患者的救治。3月10日,发现35床的异常,在重症病房值守的倪忠立马对这位重症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急措施,很快,患者的呼吸状况好转。“评估患者在什么时候需要怎样的呼吸支持,是呼吸治疗师的强项。”倪忠说,此次疫情中,飞沫传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路径,病人就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系统遭到程度不一的破坏,大量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呼吸支持。而小到呼吸道的雾化治疗、气道排痰,大到呼吸机等设备的精准操控,呼吸治疗师往往比医生护士更在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机械通气治疗、气道管理、人工气道建立等10余种与气道、呼吸相关的工作,都是呼吸治疗师的责任田。”倪忠说。
“心跳微弱,肺部坍塌,情况危急。”发生在重症病房的一次抢救,让王鹏记忆深刻。出现危急情况的,是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即使在高流量吸氧联合无创通气的情况下,这名患者的氧饱和度依然只有50%左右,生命危在旦夕。王鹏和呼吸科专家们紧急讨论,随即作出了“插管抢救”的决定。让人揪心的是,病人插管后氧合指数却进一步下降,最低达到了2%。“心跳几乎都要停止了。”
危急关头,王鹏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肺复张”。
“患者的肺部已经塌陷,我的想法是用呼吸机将肺泡打开。”王鹏也知道,这样的操作存在很大风险,尤其对患者的心脏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没有第二种办法可以抢回患者的生命了。”
放手一搏,换来令人欣喜的结果。患者的氧饱和度开始直线上升,30%,70%,80%,90%……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击掌祝贺。
目前,该患者已经顺利拔管,生活可以自理。“我这条命,是你们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来的。”每次见到该患者时,王鹏总能收到诚挚的谢意。
呼吸治疗师从哪里来?
●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培养“摇篮”
●30多位呼吸治疗毕业生,活跃在此次疫情防控临床一线
“呼吸内科医生相当于T字母的‘-’,要求知识面广,有‘宽度’。面对患者,医生不能只关注治疗呼吸方面的疾病,而是要通过系统的医学知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检查和治疗。而呼吸治疗师则相当于T字母的‘竖’,要求他们针对呼吸这一单项的治疗,非常深入细致地对患者实施救治,即要有‘深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给出形象比喻。
梁宗安说,一名优秀的呼吸治疗师,除了熟练操作各种呼吸机,还要会重症超声、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等高级别生命支持设备的管理,掌握各种呼吸治疗的方法。他们属于重症监护室里名副其实的“特种兵”,护航生命的“舵手”。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培养呼吸治疗师的医学院,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临床诊疗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先后向武汉一线派出了3名呼吸治疗师,并向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派出了5名呼吸治疗师。“目前,这8名呼吸治疗师依然坚守在临床救治一线,成为前方医疗团队值得信赖的帮手。”梁宗安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防控临床一线,仅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走出的呼吸治疗毕业生就达到了30余人,活跃在四川、上海、重庆等全国10余个省市医疗机构。
截至3月6日,这批由四川培养的呼吸治疗师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平均工作27.5天,坚守时间最长者已连续工作51天。
延伸阅读
专业很抢手 身份很“尴尬”
“刘老师,新收一个呼吸衰竭病人,请支持。”3月10日17时15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重症治疗病房,刘婷婷的手机铃声响起,这是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
在ICU病房,呼吸治疗师刘婷婷早已习惯了这种来自治疗团队的紧急召唤。2005年,刘婷婷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名呼吸治疗师。
呼吸治疗专业源自美国,已有50多年历史,但在国内仍属于一个新兴职业。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大陆首家设置“呼吸治疗”方向的医学院校,是川内唯一一家培养呼吸治疗师的医疗机构。1997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正式开办呼吸治疗专业,招收5年制本科生。2000年,将呼吸治疗师的培养模式调整为本科4年制,学生毕业后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到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开始设立呼吸治疗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专业毕业生已达259名,主要分布在国内大型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
“实在太抢手,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各大医院‘预定’了。”梁宗安介绍,理论上来说,呼吸治疗师应该是ICU病房的标配,但现状是我国只有一些综合实力很强的三甲医院才配备有呼吸治疗师。
梁宗安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呼吸治疗师”的人才培养与社会认可度有关。一方面,“呼吸治疗专业”没有被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只是以医学技术系呼吸治疗方向的形式存在,在招生上有一定的局限。另一方面,近日人社部等多部门向社会发布的16个新职业中才有了呼吸治疗师,此前呼吸治疗师还没有以“职业”的形式被认定。
“在与各地师兄弟的交流中,感受到大家在工作中有激情,也面临一些困惑。”已在呼吸治疗师岗位上工作15年的刘婷婷看到了这一岗位长远发展存在的短板——身份“尴尬”。刘婷婷认为,目前,全国仍没有出台专门的呼吸治疗师资质认证和考核标准,对于目前已经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职称晋升没有明确的标准,顶层设计亟待完善。(李寰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