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四川护士的“方舱六小时”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0-02-23 09:04:00编辑:祝丽思

2月21日下午,汉阳方舱医院护士站内,来自四川的医护人员正在登记患者信息。 四川日报记者杨树摄
 
  我在武汉一线
 
  “终于可以看清楚一切了。”2月21日20时50分,四川省援助湖北第四批医疗队队员刘婷走出汉阳方舱医院,脱下防护服,摘掉防护眼镜,这才如释重负。
 
  舱内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医护人员是如何自我防护的?当天下午,记者跟随刘婷一起进入隔离区,体验了她的“方舱六小时”。
 
  工作量大
 
  注重疏导患者焦虑情绪
 
  同时上班的护士16个人,要负责480名患者的日常管理,每日发放药物近1000次、安排各种检查200余次,还要负责协调安排一日三餐、水果等
 
  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刘婷需领取防护物资,有隔离服、防护服、鞋套、护目镜以及三副手套。
 
  “注意检查防护服是否密封完整。”每一名进舱的医务人员都要接受两次检查,确保任何部位都没有暴露在空气中。戴上护目镜,记者的视线有些模糊。刘婷说:“几个小时之后,眼前的一切都是花的。”
 
  工作人员检查完毕,打开隔离区的大门,刘婷快步走进去。舱内49个单元共960名患者,其中480名患者由四川医疗队负责。
 
  “刘婷,把明天要做核酸检测的患者名单再核对一次。”走进护士站,同事把一摞患者的名单递给刘婷。她看了一眼,大概有30名患者需要在2月22日做核酸检测。逐一核对身份信息,把重点患者的名字标注出来,半个小时后,刘婷完成了信息核对,开始逐一检查即将进行CT检查的患者名单。
 
  穿着防护服,加上舱内闷热,刘婷的后背已经出汗,护目镜的雾气更加严重,看东西必须凑得很近。
 
  “护士,我想咨询一个事情。”一名患者来找刘婷,情绪有些激动,“我要求做核酸检测,我觉得我的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刘婷起身将患者扶到单元门外的座位上,“阿姨您别着急,我们会给您安排的。”经过耐心解释和沟通,患者回到了所在的单元。
 
  四川医疗队同时上班的护士一共16个人,要负责480名患者的日常管理,每日发放药物近1000次、安排各种检查200余次,还要负责协调安排一日三餐、水果等,工作量相当大。
 
  由于方舱医院的患者大都为轻症患者,绝大多数行动自如犹如常人,有着更多需求,特别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为了疏导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医务人员每天还要安排时间带领患者做操,以及进行各种健康知识讲座。
 
  “我们除了给他们治病,更要疏导他们的情绪。”刘婷说,治心,是方舱医院医务人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层层把关
 
  小心翼翼完成每个动作
 
  脱下防护服的过程,被医务人员形容为“排雷”,尽管戴着三层手套,但是手不允许触碰到防护服表面的任何部位,如果不慎碰到,需要立即用消毒水洗手
 
  刚给患者发放完药物,刘婷又接到新任务——给患者采集血常规。她连忙起身准备器材。
 
  “你的护目镜已经花了,给患者采血时怎么看得清楚呢?”记者忍不住问道。
 
  “我们更多的是凭借经验。我只要摸到患者的血管,就能准确地完成静脉采血。”果然,刘婷顺利地为几名患者采了血。患者纷纷反映“不痛,没什么感觉”。
 
  这一个单循环下来,不知不觉,6个小时就过去了。刘婷如同陀螺一般,丝毫没有时间休息。到20时,舱内逐渐安静下来,有的患者躺在床上看书、玩手机,有的已经休息。
 
  接班的同事进舱,刘婷与她们进行工作交接,特别交代了几名需要重点关注的患者。“现在一闲下来才感觉饥肠辘辘。”记者听得出刘婷的话语中,带着笑意。
 
  走出隔离病房,进入污染区,在这里脱掉防护服。脱下防护服的过程,被医务人员形容为“排雷”,动作要格外轻缓。尽管戴着三层手套,但是手不允许触碰到防护服表面的任何部位,如果不慎挨到,需要立即用消毒水洗手。脱掉防护服、摘掉护目镜……20多分钟后,刘婷说,“我的世界终于清晰了!”
 
  然后进入半污染区,取下手术帽,脱下隔离服,依然需要小心翼翼完成每一个动作。
 
  最后再对面部、耳朵、鼻腔等部位进行消毒。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院感老师把关。“我们保护患者的安全,院感老师保护我们的安全。”刘婷说,汉阳方舱医院自四川医疗队接管以来,就建立了非常严格的院感流程,只有做到层层把关,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完成整个过程,刘婷花了40多分钟。回到酒店,她还需要进行消毒等程序,然后回房间,用热水冲洗半个小时以上。
 
  这时候,距离刘婷入舱已超过了8小时。(李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