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里,在一条条高铁线路上,每天来来回回有成百上千列动车呼啸而过,它们载着旅客奔赴在祖国大江南北,将旅客平安地送回家。可是,在旅客们看不见的背后,有一群高铁人每天夜出而行,日出而归,他们打着头灯,顶着寒风,在冰冷的钢轨上摸、照、查、看,只为保证高铁线路安全,让旅客们有一个舒适旅途。
探伤小车两人一组,作业前,青工王贵评和卢晓天再次校对并设置好数据参数。(成都高铁工务段 顾银锋 摄)
1月20日凌晨1点30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铁工务段内江北探伤工区的12名探伤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穿着黄色反光作业服,推着钢轨探伤小车,利用夜间动车停运间隙抓紧时间给钢轨做检查、做保养。两个半小时内,他们要检查成渝高铁内江北站27组道岔、6条站线,累计里程有近12公里。他们不仅有专业的设备,还有“探、照、看、辨、摸、听”等专业技法,因此,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为高铁上的“钢轨医生”。
探伤工们推着探伤仪检查钢轨。(成都高铁工务段 顾银锋 摄)
探伤“小黄车”是“钢轨医生”们对钢轨实施诊疗的宝贝。检查中,探伤工们推着重达七十斤的探伤小车,仔仔细细地为钢轨做360度无死角检查,这就好比做“人体B超”,一旦听到小车发出“发现伤损”声音提示、看到波形图上显示高低曲折变化时,大家就会提高警觉,由快变慢,有时还会调转小车多检查几遍。
探伤工操作仪器并对面板显示的波形情况进行分析。(成都高铁工务段 顾银锋 摄)
工区工长田波解释说:“通过探伤仪器检查钢轨的实时波形和数据分析,可以详细地掌握了解钢轨内部情况并判断是否存在伤损,以此来确保钢轨不‘生病’,保证动车安全运行。”
“叮叮叮”,检查锤敲击在钢轨上,传来一声声清脆而浑厚、均匀而有力的音符。每当走到道岔岔心、钢轨焊缝接头等部位时,探伤工们就会拿起检查锤,通过敲击钢轨声音来辨别是否有疑似伤损。这样的技能,一个业务成熟的探伤工至少要听上千次,好比医生为病人“把脉”,钢轨就是他们每天要把的“脉络和神经”。
进入冬季,因为热胀冷缩的影响,钢轨内部应力变化,极容易发生断轨风险,一旦发生断轨,动车将不能运行,甚至造成列车晚点等严重后果。因此,保证钢轨安全,就需要“钢轨医生”们的严格排查和精心诊断。
简阳南、资阳北、内江北、永川东等9个成渝高铁沿线车站共计400多公里,是内江北探伤工区的所有管辖范围。据工长田波介绍:“工区18名职工除去休息日,一年四季都在成渝高铁上奔走,平均每天要检查钢轨8至10公里,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15公里,一年下来要走上大半个中国。”
检查结束,已经凌晨四点,这样的日子,探伤工们都习以为常,保证高铁的平稳、安全,是他们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大家各司其职(成都高铁工务段 顾银锋 摄)
黎明前的铁道线上安静而冷清,这群探伤工在橘黄的灯光里走下铁道线,两个小时过后,静悄悄的高铁线上,一列列的动车又将在这余温未散的钢轨上的奔驰而过。(朱琳琳 顾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