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遂宁 > 聚焦遂宁 > 正文


船山区实施“三个一批”带动增收,贫困户从“熬日子”到“奔日子”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3-23 16:45:21    编辑:周姿彤


  2019年,遂宁市船山区在脱贫攻坚战绩中,交出一份漂亮的减贫成绩单。

  全区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区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492户13606人减至2019年底的5户13人,减贫比例达到99.99%。

  这一年,全区引进产业扶贫项目5个,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200亩,创新土地入股、倒包返租、劳务承包、就近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这一年,船山打造2个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和5个扶贫车间,成立桂花镇扶贫小微园,实现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

  这一年,船山在全省探索出致贫返贫新模式——“防贫保”,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162名农村低收入群众购买了“防贫保”商业保险。

  2019年已悄然而去,此时此刻,田间地头农民忙碌的身影、扶贫小微园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扶贫干部走村入户督战“两不愁三保障”,正汇聚成船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奔康的磅礴力量:2020年的船山,将发起最后总攻,一鼓作气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发展产业增收一批 贫困户有业可兴

  人勤早来春。三月时节,船山脱贫攻坚的战场早已是一派春的气象。

  唐家乡万福村羌凤李产业基地,一排排李子树苗长势喜人,在春风中展现着蓬勃生机。田间地头,村民挽起袖子,蹲在地头,用工具把塑料薄膜扎开口,正在果苗下套种着西瓜苗。
 


 

  这些天,贫困户唐胜军正抢抓时节在地里忙碌。去年刚脱了贫,他的劲头一点也没有减,带起家人又是种地又是参加防疫公益岗位,光是就近务工收入一月都有四千多元。“多亏了好政策,咱从‘熬日子’变成‘奔日子’。”唐胜军乐呵呵说道。

  让唐胜军充满信心的,不仅是单纯的产业扶贫。去年,唐家乡引进李子产业项目,并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基金”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变身“股东”,不仅能获得就近务工收入,还能实现产业分红。这种模式,既让农民有地可种,村集体也实现了有业可兴。

  “发展产业是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造血的根本出路。”在船山区扶贫开发局局长谯强看来,农村要实现脱贫,贫困户要脱贫,不仅要引产业,还得从泥土里多掘“金”。

  按照这种思路,船山区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为浇灌贫瘠土地,唤醒沉睡土地,去年以来,船山区先后引进龙凤镇棕树村龙虾养殖基地项目、老池镇芋禾村藤椒种植基地等5个产业扶贫项目,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200亩,通过创新土地入股、倒包返租、劳务承包、就近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可见,扶贫产业让船山扶贫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龙凤镇棕树村依托发展龙虾养殖、蔬菜、水果等产业,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2019年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曾经的贫瘠土地变身致富良田,昔日的空壳村有了集体收入,棕树村贫困户陈建变身成致富带头人。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扶贫产业发挥的经济效益作用。

  唐家乡、龙凤镇只是船山区产业扶贫的个案。近几年,船山区握指成拳找突破,诠释产业扶贫的精准战略,依托全域农业园区建设11个扶贫特色产业园,投入1230万元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引导发展绿色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以产业带动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之路。去年退出的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平均达到3.86万元、人均38元。

  就业扶贫增收一批 贫困户有业可择

  脱贫,就是要有一份稳稳的收入。在桂花镇银桂村的扶贫小微园的生产车间,生产锂电池的机器不停运转,工人们正熟练操作着手头活,一丝不苟。“产业园区建在了家门口,从家里到工厂,10分钟就到了。”张贵燕是本村的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去年她和同村的几名贫困户如愿搭上船山扶贫小微园的“头班车”,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张贵燕说,在工厂上班,不仅兼顾田间劳作与工厂工作,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桂花镇扶贫小微园于2019年11月开园,是船山区首个扶贫小微园区。去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各乡镇迅速行动,积极建设扶贫小微园区,让其成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孵化器”和“助推器”。目前,船山区已先后在桂花镇、老池镇、龙凤镇建成了扶贫小微园。

  扶贫小微园是船山区实施就业扶贫的一个具体措施。去年以来,船山区通过发展就业扶贫增收一批,打造2个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和5个扶贫车间、建立扶贫小微园,促进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业。这些探索是船山区实现农民增收、圆梦贫困户脱贫的新思路,成为就业扶贫的重要载体。

  除了搭建平台解决本地贫困户就业,船山还积极优化招聘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通过面对面了解就业需求,点对点介绍合适岗位,为贫困户群众提供就业便利条件。全区先后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送岗下乡14场次,技能培训729人次,稳定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612人,实现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2019年,全区贫困家庭外出务工有4975人。

  落实保障兜底一批 贫困户不落一人

  脱贫,就是要一份妥妥的保障。“多亏政府帮我买了‘防贫保’,如果没有‘防贫保’,我肯定又变成贫困户了。”去年,龙凤镇冬春村的贫困户陈万付因患脑瘤先后三次住院,除了政策保障补贴的救助资金外,需他自付的部分将由保险公司赔付。谈起“防贫保”的好处,陈万付眼神里洋溢着对政府的无尽感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日常中,贫困群众依托政策保障、持续帮扶摆脱贫困,但当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的时候,很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比以前更贫困。

  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船山区找到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在全省创新推进“防贫保”商业保险。

  为确保不出现返贫、致贫现象,船山区财政投入资金140万元,按照每人每年70元的标准,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162名农村低收入群众购买“防贫保”商业保险,参保对象除医保报销、大病救助等国家和社会救助资金外,仍需自付费用部分由保险公司40%至90%比例赔付,有效防止贫困群众及边缘户因病、因灾、因意外等实际情况,目前已赔付11单,共计11万余元。

  同时,船山区落实保障兜底一批,深入推进“两线合一”,去年农村低保标准底线提高到每月360元,838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累计发放1487.4万元;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采取增发残疾贫困人口生活费补助、对“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等措施;提高贫困户生活补助、高龄补贴、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残疾人发放特殊补助、生活补贴259.8万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托底帮扶体系。(魏琴 侯安芳)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