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治理模式” 打造汶川“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9-10 17:25:30编辑:刘婷婷
戴上防菌手套、拿起垃圾袋、穿上绿马甲,就出发了!
在汶川街头总能看到一群热爱环保、喜爱跑步、穿着马甲的志愿者一边慢跑,一边拾取路边的垃圾。
“我们把他们称之为Plogging潮人,汶川打造无忧城,我们还有无忧银行。”汶川县无忧时间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四治 共建共治共享
所谓“无忧时间银行”,是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的时间”,接受他人提供的同等时间但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在一存一取之间,体现了一个带有传承性的良性循环,也为整个社会的互爱互助打下基础。为进一步固化“文明四风”和感恩情怀培育的建设成果,彰显“县为民造福民为县立业”的汶川价值观提供了依托。

“无忧时间银行是汶川县积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村民、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从‘共治’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共治’的理念独具汶川——无忧城的特色。”据汶川县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汶川县在推进县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举措,统筹发力。
自治是优化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通过全面实施村(社区)事务阳光工程,实现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汶川县69个行政村均建立健全了自治制度,实行“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法和“一事一议”制度,提高了村级事务运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法治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基础保障。汶川县通过加强扫黑除恶“严打”整治,利用自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法律知识,针对农民工举办法律援助专题讲座,组织律师服务团到帮扶村开展普法,加强校园特色普法等活动,建立起规范有序、权责明晰的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德治是推进社会治理的教化引导。运用道德的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运用传统文化精髓来净化人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起好人好报与人心向善的社会环境;共治是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一个新原则、新理念。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村民、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发动“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监督议政,调动妇女、志愿者、企业、社会团体等力量,用好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区域合作等平台,发挥好多元协同参与作用。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汶川县围绕“治理有效”目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县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建+自治、德治、法治、共治+网格化”的“1+4+1”治理新格局,有效提高了汶川县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网格化 户户入,入户户
“我为汶川、汶川为我,身为汶川人、乐在汶川中”。汶川县通过深入推进“两联一进”,以“户户入、入户户”为载体,把全县划分为“五大战区”,69个村10个社区划为142个大网格,1532个小网格。设立专(兼)职网格员142名,全县4000余名党员干部与20000余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积极构建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村级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各级干部在走村入户、扶贫帮困、排忧解难中将汶川精神宣传到家家户户。通过做细做深网格化管理,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办”的目标。
网格员是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汶川县掌握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信息是一名网格员必备的业务技能。水磨镇社区第1网格的网格员曹磊一户不落,收集了辖区内340户、850人的门牌地址和信息,为辖区内2位特殊人群及15位高龄老人建立了个人档案。他说:“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一定会带上一个小笔记本,为的是方便在记录群众意见建议的同时,也思考解决方法,真正发挥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巡防员’的作用,突破最后一公里,为和谐汶川贡献一份力。”

今年以来,全县网格员共报送综治、民生等相关信息5247条,化解矛盾纠纷774件。形成了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村级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有力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管控实效。
据汶川县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汶川县将以省、州、县文明示范社区——阳光社区建设智慧社区为蓝本,在全县推广,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积极以基层之治破解发展之困,努力探索“汶川模式”,推进“汶川之治”。(谢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