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绵阳 > 区县动态 > 正文


五彩丝线编织美好人生 四川江油“诗意”职培为残疾贫困群体种下一片希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3-23 15:51:00    编辑:黄立军


  “因残致贫”是一种普遍现象,残疾人因自身的缺陷,就业非常困难。四川省江油市结合“李白故里”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李白诗意绣”平台,走出一条“培销结合”特色职业培训的新路,为残疾贫困群体种下一片希望。

  江油青莲古镇有一座粉竹楼,相传是李白妹妹李月圆的闺阁。沿左边台阶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下的红墙青瓦,一池绿叶荷花香飘十里。汉白玉雕刻的温宛女子李月圆静静伫立,默默注视着院里一群少男少女飞针走线,一位蓝衣少女一边比划一边指导,院子里只有偶尔的“啊……啊……”提示声,这是江油市李白诗意蜀绣职业培训学校残疾人刺绣培训的一组镜头。


  为丰富脱贫攻坚手段,突破残疾人就业这一难题,江油市人社局将目光放在了对身体状况没有多少要求的刺绣项目上,他们会同残联、妇联等职能部门,针对失地、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农村留守妇女等困难群体开办蜀绣、羌绣的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层层选拔,教学任务由李白诗意蜀绣职业培训学校承担。校长朱裕将李白诗歌文化,蜀绣古老技艺融合起来,创造出“李白诗意绣”文化品牌。学校承办“春雨工程”项目等各类刺绣培训班10余期,与江油人社局联合举办免费培训50余期,受训2000余人,其中贫困500余人、残疾30余人。设立“李白诗意绣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扶贫基地”12个,约300余名绣娘从事居家灵活就业机会,为家庭增加年收入达1-3万元。随着残疾绣工技艺的成熟,人社局牵线搭桥,使学校成为四川坤朋文化传媒的“绣工厂”,采取“免费培训、灵活就业、产品回购”的经营模式,签订承揽加工合同,定期统一检验回收产品。目前,已完成刺绣作品100余幅,其中部分优秀作品销往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残疾人的年均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间。

  有一位参加培训的姑娘肖莹雪,她眼神忧郁,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认真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然后暗自揣摩理解。原来,女孩小时因病致聋哑,四处求职却处处碰壁。“这么聪明灵性的女孩子,太可惜了。”自此以后,老师时时给她 “开小灶”。为了方便与小肖的沟通,校长甚至自学了基本的交流手语,小肖掌握的每一种针法,绣的第一张“福”字,第一次获奖……很多的第一次,她都获得了朱裕竖起的大拇指——你真棒!

  绣娘们发现“哑妹”肖莹雪变了,她变得自信,神采飞扬。她的刺绣技艺开始突飞猛进,逐渐成长为“李白诗意绣”的骨干,并成为学弟学妹们的老师。她在日记中说道,“我要做最好的绣娘,我要做很好的老师……”她参加了很多大赛,获了很多大奖。甚至,在江油承办大型中秋晚会“月圆江油”时,她的作品《上阳台帖》作为江油市政府礼品赠送央视秋晚剧组。

  类似肖莹雪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的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有的手脚畸变、生活困难,有的智力障碍、聋哑占全。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培训老师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传教授艺。一位名叫林伟的学员,年龄25岁,属于手脚畸形、耳聋口哑双重残疾。在今年新冠病毒肺炎期间,他用时45天秀出了《致敬 逆行者》的刺绣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恩、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天道酬勤,“李白诗意绣”已成为江油职业技能培训的一项特色。“残疾人刺绣作品义卖”,也成为一项长期活动。50%的义卖资金建立专户,作为残疾人技能提高班培训资金,力争整体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江油市的残疾绣工们,将会用手中的五彩丝线绣出自己美好的人生。(童亮 王志刚 江油市人社局)

‖ 推荐专题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