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成都书写战疫硬核答卷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4-01 12:20:17 编辑:陈姝悦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第10周,中国疫情呈现逐渐平稳的态势。在此次战“疫”中对疫情防控具有明确效果的创新技术和应用产品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技术迅速落地为抗击疫情提供科技助力。
作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成都,在此次战疫中,科技发挥了什么作用?
科技战疫 企业有担当
成都的科技企业,是成都“科技战疫”的主力军。它们积极发挥自身科技实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西南地区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其采用三重靶标基因检测和一重内标检测,能更大程度避免新冠病毒的漏检,可实现2个小时内完成96个测试。
紧接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便立刻送到国内外一线人员手里。
便携式穿戴“黑科技”:光启智能防疫头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场景都能看到测温枪的身影。而测温枪应对复工大人流排查发热人员,存在效率低、耗时长、风险高、有干扰等缺点。一款针对疫情防控开发的便携式穿戴“黑科技”头盔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春熙路的街头,巡警戴着成都光启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启智能防疫头盔,在无接触、远距离的情况下,两分钟便能筛查上百人体温。
看似轻松的两分钟,却是成都科技积淀的力量。
京东方智能体温预警系统
在一家成都科技企业,如果不了解情况,你可能会惊讶为何进出不需要测温?其实不然,那是因为该企业使用京东方智能体温预警解决方案,30毫秒可以完成16个人的测试。即使是在上班早高峰,多人通过的情况下,员工都可以快速、精准地完成无接触体温检测。
RS-18EP 热成像+高速体温测量+高位立体雾化消毒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或许你已经司空见惯,可是成都天府新区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的智能机器人,既可以给空间消毒还可以移动测温。成都睿达四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RS-18EP 热成像+高速体温测量+高位立体雾化消毒机器人,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消毒仅需15分钟就能完成,并且装备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可实现移动高速测温、发热人员现场报警等功能。
不用戴口罩,也不用穿防护服的“小护士”机器人也走上一线,可以根据设定的程序,自主导航,进行喷洒消毒,派发药品,还可以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测试,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血氧检测分析……疫情期间,在华西医院和省医院,四川阿泰因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研发的 “小护士”智能机器人引起不少关注。
在社区防控利用新技术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走进金牛区“锦西人家”小区,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智慧单元门,这是四川饶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防疫应急治理服务体系。借助它,可以快速建立防疫应急治理基层疫情防控的“防线”,并且可以实现各种智能设备、手机等信息同步。
可以看到,无人化防疫正出现在成都的各个生活场景:机器人查房、远程会诊、智慧急救车,到无人机喊话、智能测温、AI健康信息采集……
打赢“阻击战”,成都正依靠科技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高墙。一个又一个成果,都是成都通过科技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为市民健康生活、企业正常运行保驾护航的证明。
政策发力 汇聚科技抗疫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成都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优势,积极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迅速汇聚起科技抗疫的强大力量。
疫情之下,面对激增的医疗器械需求,不少成都医疗科技企业最紧缺的是资金和原材料。2月3日,借助“科创贷”,成都联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800万元授信,并实现首笔放款300万元。
不止成都联帮医疗一家企业,四川索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口罩滤材的科技型企业。由于口罩需求陡然暴增,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紧缺等诸多问题。1月31日,通过“科创贷”产品向企业进行首笔放款,有效缓解了企业扩能转产的燃眉之急。
在做好金融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成都市科技局还积极推出相关举措,助推科技企业复工复产。2月17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财政局正式印发了《支持企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防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减免科技型初创企业房租”“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等7条政策措施,帮助科技企业解决当前面临困难,推动复工复产,促进创新发展。
1月30日,成都市科技局启动首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键技术的优化与推广应用”“新型冠状病毒院感防控技术研究”等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立项支持280万元,加快推动疫情防控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装备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以“硬核”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为科技防疫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相关单位,都吹响了“科研集结号”。科研人员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在长期的科研基础上围绕疫情展开紧急攻关。
成都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贴、激励人才等方式,大力推动前沿科技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云端连线 搭建供需精准平台
疫情期间,为搭建新技术新产品科技企业和国内、国外应用场景需求方精准对接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等提供科技抗疫力量,成都市科技局联合五部门举办了两场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会。
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科技防疫应用专场
3月12日上午,首场“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科技防疫应用专场”活动举行,包括149项防疫产品的《成都“智”造科技防疫产品清单》正式发布,四川、江苏、重庆、北京、广东等全国20个省市近700家企业、机构开展线上火热对接,直播访问量近2万人(次)。
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科技防疫应用国际专场
紧接着,3月26日,“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科技防疫应用国际专场活动上,通过线上中英双语同步直播形式,多加企业向全球展示了17项成都造科技防疫新产品,发布了218项防疫产品清单。全球观看直播和回放达到168万人次。近1000家企业代表与相关应用单位进行了深入对接,35家在蓉外资企业参加了本次云对接活动,初步达成意向合作30余项。
"云端"对接模式打破了疫情时期空间区域的阻碍,将面对面路演活动改为屏对屏线上交流,整个过程虽无“面对面”,但直播“线”场通过“产品讲解+视频展示”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产品性能、技术手段、应用场景,获得了参会企业与单位的一致好评。线上活动结束,线下交流火热,会后产品企业和相关应用单位还将继续深入对接,促成合作,推动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实现应用。
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科技防疫应用国际专场
成都市科技局校院地协同与科技合作处处长聂宏表示,下一步,将把这种对接做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疫情结束后,成都市科技局还将围绕“5+5+1”重点产业领域,分领域地把‘成都造’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全球。
成都是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作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面对疫情,成都再次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成都拥有着中国最高端的科技研发基地,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些都为成都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力支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才能临危不乱,这不是临考冲刺的突击,而是日积月累的技术沉淀。(温彩苓 成都市科技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