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湖成为“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人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今年的“加长版”“五一”假期,在最后一天迎来了立夏,高温没能阻挡游客的热情。5月5日晚,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测算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相较2019年为期4天的“五一”假期,今年“五一”的旅游收入约为去年同期40%。若以出游人次计,今年“五一”出游人次恢复至去年的60%左右,文旅市场正有序复苏。
5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文旅厅获悉,5月1日-4日,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分别为133.69万、152.34万、157.85万和136.336万人次。
这个“五一”,成都景区有什么特色?游客出行呈现什么特点?
多个景区限流、预约 成都周边避暑地成热门
疫情稳定后的第二个小长假,成都各地景区依然实施限流措施。宽窄巷子景区达到7500人时进行封控(以警用大数据为准),只出不进,待人流降为6500以下再恢复。自4月25日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含都江堰熊猫谷)实行了单日游客总量和园区内实时最大游客量限流措施。
高温带火了成都周边避暑地,随着川A大军再度“出征”,成都周边避暑景区也较之前热闹起来。
此外,记者通过百度指数查询,近几日四川省内的青城山、瓦屋山等消暑胜地检索率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其中,海拔2830米的瓦屋山景区实行了严格的限流接待,要求预约前往,游客需要提前1-2天在网上进行实名制票务预订。
本地游、周边游成主流
新世代人群热情度最高
伴随国内疫情逐渐稳定,连休5天的“五一”小长假,成为国内旅游行业的复苏良机。
据携程发布的《2020“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大数据预测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截至4月中旬,今年五一小长假交通出行量环比增加353%,出行总人次增加282%。
从《报告》来看,今年“五一”的旅游消费特点鲜明——疫情影响下,跨省、长途与出境游受到限制,本地人游本地,以及4天以内的周边游成为主流。《报告》还显示,五一期间,全国最热出发地与目的地高度重合。其中,成都以同时第四名的成绩,跻身出游地TOP5和目的地TOP5城市。
此外,《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此次假期90后、00后等新世代人群热情度最高,占比达57%。同时,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五一出游人群反而更加关注品质,高端产品的搜索量与销售显著上升。比如,在携程平台上,选择4星和5星酒店的占比超过了五成;省内跟团游与自由行用户,80%都选择了吃住行升级的5钻、4钻产品,以及精品小团、私家团。
在游客对安全防疫的关注下,酒店、旅游景区也在加速创新,出游玩法在加速创新,各类专注体验、休闲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更受青睐。
同步播报 四川“五一”假期 查处交通违法16万余起
2020年“五一”小长假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又是近10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五一”假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气温攀升,群众“补偿性”出游的意愿较为强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风险和压力加大。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截至5月5日12时,全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1403.72万余辆,较去年同比上升6.18%;全省一般以上程序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7%左右,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和通往热点景区道路未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
据了解,“五一”假期,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共启动156个执法服务站和135个超限检测站,结合“奋进2号”专项行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等,加大对酒驾醉驾毒驾、“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对易加重事故后果的无证驾驶和超速行驶两类严重违法,坚决顶格处罚。截至5月5日凌晨,全省共查处16.1万余起,其中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846起、高速公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223起、酒驾898起、醉驾40起、农村面包车超员162起,道路行车秩序得到有力维护。(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祥萍 曾那迦 莫海清 张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