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荒山变身“绿银行”。
站在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柏木山村油樟基地顶峰俯瞰,一排排油樟错落有致,把山坡织成了一张精美的“绿色地毯”,放眼望去,满眼青翠。
来自周边村落的数十名村民,正穿梭在油樟林中,进行除草、打药等工作。
“现在脚下这片点上成荫、线上成景、面上成林的万亩油樟基地,以前可是另一番景象。”负责开发该油樟基地的业主张小平说,几年前她刚来这里的时候,山上全是石头和撂荒地,石漠化很严重。
如今的柏木山,通过引种油樟进行开发和绿化,并配套建设小型蓄水池、简易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不仅绿了荒山,更形成了集育苗、栽培、樟油提炼为一体的油樟产业链。
“过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群众没有明显的获得感,参与度一直不高。”华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这一问题,广安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
在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之一的柏木山综合治理工程中,广安市大胆创新,以“将生态修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致力培育绿色经济”为出发点,探索“森林修复+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荒山荒地造林,让生态财富转变为发展要素。
油樟四季常青,载叶多、病虫少、寿命长,从樟叶中提取出的樟油更是军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稀有原料,经济价值高。广安市把种植油樟作为荒山复绿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治理,持续对石漠化荒坡荒梁进行科学开发和绿化利用。
“目前,业主在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柏木山村、上坝桥村,双河街道办事处双桥村,禄市镇月亮坡村等区域13000余亩的山坡上种上了油樟,已累计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2800公顷。”华蓥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整个项目业主累计投入6000万元,获得政府补助1000余万元。
新建成的油樟基地,不仅修复了生态,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生态致富之路。
数据显示,在政府引导下,柏木山油樟基地通过成立产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310余户970余人入社,每户每年获得流转租金200元。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余元,实现了两化互动、双赢效果。
不仅如此,自2010年成功引种油樟以来,华蓥市逐步将柏木山作为油樟产业示范区进行重点打造,并于2019年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市(州)级现代林业示范区。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效应,调动了林农参与油樟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全市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华蓥市已在8个乡镇(街道)种植油樟近5万亩,后续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真正成为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银行”。(广安日报 刘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