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后青山碧水,屋前秧绿莺啼,生态鸡在林间穿梭,人们在果园忙碌……如今,漫步在自贡市富顺县安溪镇顺江村和福善镇菜子村中,入眼的满是一幅安逸恬淡的乡村画卷。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2017年至今,富顺县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先后派出程述兰等24人,分别奔赴安溪镇顺江村和福善镇菜子村参加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朴实的感情,用日以继夜的工作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帮助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之一,该局始终以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科技扶贫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清零的深度扶贫工作,不仅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扶贫促脱贫
“组织有号召,人民有需要,我们就有决心全力打赢这场战役!”富顺县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委书记沈吉伟坚定的眼神,让菜子村26户贫困户看到了踏上小康路的希望。
沈吉伟(左二)同当地村干部一起复核贫困户资料
产业扶贫怎么扶?产业支撑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沈吉伟做足“功课”,深耕实际,经过前期调研、走访、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弄懂吃透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沓政策文件和扶贫资料,在无数个深夜与驻村工作队就贫困村产业发展展开激烈讨论,他终于带领驻村工作队找到了产业帮扶的突破口。
锁眼找到了,如何配好开锁的钥匙?沈吉伟梳理了工业产业扶贫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办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今年年初,《富顺县2020年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明确了产业扶贫方向和工作重点,完善了工业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机制,统筹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服务。根据《方案》内容,通过实施返乡创业计划,引导农村能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在外成功企业家及知名人士返乡创业,加大中小微企业奖补力度,2020年,富顺县兑现厂房租赁补助资金132万元,乡村产业有了落脚点。
面对贫困村“懒思想”的问题,如何量体裁衣、如何精准打好“组合拳”也显得十分重要。沈吉伟深刻领悟到了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富顺县调研时,对脱贫攻坚“扶勤不扶懒”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创帮扶物资“代管”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产业、整治人居环境,使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贫困户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截至目前,已落实帮扶代管资金36500元,引导发展种植柑橘120亩、茶叶100亩,养殖龙虾80亩,贫困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显著成果。
危房改造保安居
“脚上踏着多少泥泞,心中就带有多少真感情,实现农村居民祖祖辈辈的安居梦,我才踏实开心。”福善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突击队队员程述兰迈着艰难的步履,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每到这个天气,山路就变得十分难走,但是程姐仍然要来看望关心我们,了解我们最近的情况。”贫困户王伍芳感动地说道。
程述兰曾无数次走访帮扶对象,上门为他们宣传扶贫政策、复核扶贫资料,帮助帮扶对象算好收入账、发展账、致富账。在一次下乡走访时,程述兰一行深入到了安溪镇顺江村贫困户王伍芳家中,发现她家中房屋屋顶多处见光,墙体出现多处裂缝,有的裂缝甚至宽达1.5厘米,冬天漏风,夏天进雨。看着住在危房中的王伍芳一家,程述兰坐不住了。
程述兰(左一)向贫困户了解近来生产生活情况
因家庭条件困难,王伍芳始终不愿意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程述兰一边积极与镇扶贫办对接,申请危房改造计划,一边耐心细致地向王伍芳介绍扶贫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程述兰的努力下,王伍芳一家终于放心地把房屋交给了危房改造工作组,2019年,王伍芳等贫困户的房屋改造完成,破旧危房焕然一新,当程述兰带领验收组进行改造验收,再次来到王伍芳家中时,已感受不到以往的“破”和“冷”,修整一番后的新屋显得格外温馨。
精准发力治顽疾
“送钱送物,不如送一门好技术,我们要让每一个贫困户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这是福善镇菜子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曾丰建的信念。扶贫之初,驻村工作队也曾为贫困对象送过米盐粮油,然后,长此以往,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扶贫没有用上好刀刃,就像用有缺口的斧头去劈柴,当然劈不开。怎么解题?怎么答好扶贫卷?一张高考卷摆在面前。
曾丰建(左一)带领帮扶队员入户收集贫困对象资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丰建和其他帮扶人员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通过“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模式,采取村集体入股投资的形式,累计入股资金25.5万元,发展起第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400平米黑山羊养殖产业,并带动周边村民养殖脱贫。
曾丰建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的全是村民提出的“技术难题”。收集到这些问题后,曾丰建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找到解决办法,再把这些“答案”反馈给村民,为其解决技术难题。如今,该村100余户家庭通过从事家庭养殖、种植柑橘和茶叶等,逐步实现脱贫。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股股扶贫力量源源不断地向攻坚前线汇聚,一支支党员队伍前赴后继地向脱贫一线奔赴,富顺县科技经信人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本土区域发展特色,又契合当地产业布局的精准扶贫之路。(刘元 马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