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民心所向答好新时代命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9-10 08:39:17 编辑:杨仁昌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寥寥数语,句句都是“人民”,深刻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重视。民心所向,则事业可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惠民”之策,常行“利民”之举,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头顶“为民”之华,“以心换心”方能彼此交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初心,更是使命。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矛盾,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谱写“为民情怀”的答卷。要交出合格的答卷,就要做好党和群众的联系“纽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好党和群众的传声“话筒”,聆听群众呼声,传播党的政策。只有摒弃“路人”思想,把群众当“亲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真心换取真心,与群众交心谈心,把党的关怀带给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获得不竭的力量之源。

头顶“惠民”之华,“换位思考”更能想人所想。政策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遵循标准,“惠民”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如何“惠民”?就是要多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这样更能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的政府之所以叫“人民政府”,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完成每一项工作时,都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解民忧、化民难、纾民困。所以,党员干部不能做高高在上的“悬浮”干部,更不能做足不出户的“宅居”干部,要将自己摆在人民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党员的光辉形象,树立党的威严形象,想人所想,充分号召引领群众,推动发展的“车轮”飞速前行。

头顶“利民”之华,“眼见为实”才能温暖民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人民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行“利民”之举,靠的不是填填表格、写写文章,也不是靠的拍拍照片、搞搞宣传,而是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同人民一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就像楼盘销售一样,花园房、学区房……说得再天花乱坠,看不到实际东西,依然会有“烂尾”风险。所以,宣传得再好的“利民”政策,不践行也落不到实处,反而给群众“言而无信”的感觉。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扎实的具体行动,杜绝“纸上谈兵”,抓作风要贵在务实,抓工作要重在落实,多办顺民意、增民利的事,让群众看在眼里,才能温暖民心,获得人民群众信赖。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党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须知权力来自人民,虽居“庙堂”之上,更应勤政为民,有为才有位。党员干部要以崇高的信念,执着的忠诚,无私的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福利,使“为民”“惠民”“利民”三花聚顶,在实现党的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懈奋斗!(营山县委组织部 何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