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旌阳区:“一元钱”解决农村垃圾难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7-01 13:32:34编辑:唐磊
聚居点房屋整齐划一,道路宽阔整洁,树木郁郁葱葱,家家户户门前放置的小型垃圾箱干干净净……6月30日上午10时许,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清和村8组,一幅幸福美丽新村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然而一年前的清和村8组,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垃圾爆池“老大难”问题难解决
6月30日上午,负责村级垃圾转运的刘福旺骑着改装有分格筐的三轮车在村里忙碌着。刘福旺把全村的垃圾收集路线分为AB两条线,双日收集A线1-6组,单日收集B线7-11组。村民把自家的垃圾分为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放在门口的垃圾箱,刘福旺自行把垃圾收集到三轮车中拉到镇上的中转站,再由镇上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厂。
以前,清和村8组聚居点内只有一处垃圾池,专门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垃圾转运公司因节约成本、疏于管理,导致垃圾爆池现象时有发生。“以前,垃圾池臭得很,特别是夏天,蚊虫乱飞。”聚居点村民卿烈华说。
不只是村民,同样头疼的还有镇上、村上的管理者们。“群众经常向我们反映。大家意见比较大,我们发现问题后立即提出整改意见。但是,这边改好,另外的垃圾池又出现同样的问题。”村干部李丹丹说。
“为解决垃圾转运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与转运公司协调了多次,制定了最严格的考核标准,并加派人手巡查督促,但效果仍然不理想。”该镇负责此项工作的干部刘桃说。
源头分类 新清运模式呼之欲出
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去年4月,一个新的垃圾处置清运模式被提上了日程。
要让群众意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要让“垃圾不落地”,要发挥好村社干部的能动作用……这些,都急需一种被群众认可又便于操作的新模式来替代“政府采购统一转运”,从而解决清扫不干净、清运不及时的“老大难”问题。
柏隆镇在与清运公司签订的统一清运合同到期之前,镇上向各村(居)抛出“一元钱”模式。经过镇、村(居)几次现场调研和座谈讨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清运新模式呼之欲出。
“一元钱”模式具体为:各村收取每人每月1元钱垃圾清运费,由村上自主安排的同时,镇政府根据收取情况1:1配套奖励工作经费。这样一来,村社干部工作自主权提高了,工作经费有了保障,村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到了体现。通过召开村“三委”会、院落会、户长会修订村规民约,议定清运办法,评议清运竞标人员,细化清运细节。
去年5月,柏隆镇果元村组织四轮村“三委”和村社代表会议商讨之后,率先实行“垃圾处置源头分类模式”。果元村组织人手敲掉了辖区内所有“烂旧脏”垃圾池57个,每个家庭配发小垃圾桶和统一印制的垃圾分类宣传单,指导村民分类处理、收集垃圾;以竞聘合同制的方式固定垃圾清运人员,垃圾收集三轮车定时按全村AB路线每两天一轮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后立即运到镇垃圾收集站,同一天由镇聘请的转运公司运送至垃圾处理厂。
效果凸显 垃圾少了 环境好了
一年下来,柏隆镇的“垃圾处置源头分类”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今年6月底,全镇敲掉旧垃圾池259个,撤除塑料垃圾桶132个,占全镇三分之二以上,全镇5个村实行基本一致、各具特点的定时定点收集模式。在这一运作模式下的村社基本实现了垃圾产生到运送出镇不超过48小时。
经过大力倡导,村民们形成了旧家具再利用、旧衣物回收、厨余垃圾堆肥、建渣填地基的基本意识。全镇平均日产垃圾总量明显减少,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与以前相比,今年垃圾转运量预计将减少1400吨左右,年财政支出减少30万元左右,垃圾池修建、维护费用大幅度减少。
与此同时,柏隆镇加大了全镇范围内垃圾池、主要道路、公共区域的不定期巡查通报力度和频次,发现一处就“晒照通报”一处,被点名通报的村居基本在8小时之内就及时响应处理,再“晒照销号”。以前那种垃圾漫溢、恶臭熏天的“清洁池不清洁”现象被彻底整治。
“一元钱换来美丽乡村,大家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的自觉性更强了。”柏隆镇镇元桥村10组村民李华安说。( 叶斌 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