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一对父子的脱贫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4-27 21:43:33编辑:唐磊
几年前,破败不堪的小平房,一张老木床,两张破被褥,一个电饭煲,四只瓷碗,两把椅子,就是一家人全部家当。如今,修葺如新的房内,墙壁粉刷一新,厨房明亮整洁,衣柜、电视、自来水等一应俱全。屋外,硬化了院坝,新建了厕所,居住条件焕然一新。
短短几年,什邡市师古镇洛阳村王军(化名)和王强(化名)父子俩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感谢扶贫政策,感谢帮扶干部……”这是不善言辞的王军在采访中多次重复的话语。
王军今年48岁,由于遗传了母亲的间歇性精神病,从小智力就弱于常人,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的工作。2008年妻子离家出走后,王军独自拉扯刚满6岁的儿子,靠着打理一亩多土地和捡破烂换钱,维持着两人吃了上顿望下顿的生活。
 “老婆跑了,娃娃遭了很多罪。”简单一句话,道出了王军的辛酸。
转机始于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王军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李梁雅与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
“第一次走访时是严冬,父子俩一件秋衣、一件薄外套、一双凉拖鞋,站在门口瑟瑟发抖。”初见父子俩的场景,李梁雅至今记忆犹新。
李梁雅回到单位如实报告了父子俩的处境后,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立即安排专人为父子俩购买了衣柜、床、桌椅等家具和所需的其他生活用品,并聘请工人对住房里外进行了装修。
在解决收入难题上,针对王军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和镇、村会商后,村支部为他联系了工厂装卸和库房保管工作,包吃包住后每月能拿1500元工资。在包装厂停产后,又介绍他到家具厂和废品收购站工作,每月收入上千元。
目前,每年种植一季水稻加上务工的收入,父子俩生活不成问题。温饱问题解决了,李梁雅又开始琢磨如何让父子俩的未来越过越好。
“扶贫扶智,只有儿子王强身有所长,才能从根源上改变贫困面貌。”李梁雅说。为此,李梁雅再次与学校沟通,于2018年3月将王强转到了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汽修专业职业教育衔接班免费就读。入学后,学校不但安排王强到食堂勤工俭学解决了生活费用,每年还为他申报了4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雨露计划助学金。
由于王强特殊的成长经历,自小养成了孤僻、自闭的性格,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李梁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此常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开导和鼓励他。慢慢地王强有了转变,逐渐变得开朗,愿意与同学交流,这让李梁雅欣喜不已。
今年初,学校推荐王强到本地一家汽修厂的喷漆车间实习,经过3个月的锻炼,王强专业技能更加熟练,人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爸爸很辛苦,我要学好手艺,挣到钱了让他过上好日子。” 王强说。
如今,在王军心里,懂事的儿子寄托了他未来的全部希望。“这是我栽的核桃树,以后等儿子有出息了就在核桃树旁边修新房。” 王军指着房前不远处新栽的核桃树笑呵呵地说。(邓高 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