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镇尤安村群众在家风廊拉家常(图/范宇)
在老旧院落遍布的老城区,已完成6个老旧院落改造的成都简阳市简城街道金水街社区,老小区换了新颜,老邻居品着新生活,社区治理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是全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落脚点。简阳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说:“简阳始终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积极构建‘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监督组织、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和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多方协作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努力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社区治理的温度就是城市发展的活力。近年来,随着社区治理的成效持续彰显,城市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一核多元”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正引领简阳朝着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壮阔征程奋勇前行。
群众的感受是社区治理成效的检验标尺
走进金水街社区交达佳苑,三五居民正在有序整洁的小区中拉着家常,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样的美好画面,在过去,居民们不敢奢望。
交达佳苑建于上世纪90年代,30多年历史过去了,卫生环境差、管理无序、违章搭建、安全隐忧等问题,一度成为小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拦路虎”。交达佳苑院落管理委员会主任付文勋回忆道,改造前,小区的下水道经常堵,一堵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们苦不堪言。
改变,从“转观念”“除顽疾”开始。
“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怎么改群众说了算。”金水街社区党委书记张梅说,社区党员干部多次下沉到交达佳苑倾听群众的心声、收集群众的意见。“改”的声音是主流,“不改”的声音亦不乏有之。最让社区党委头疼的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三处违章搭建。张梅说,当事居民最初很反对,但经过金水街社区党委反复讲政策,居委会、院落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反复做工作,加之党员志愿者和老邻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事居民的“思想顽疾”终于被“根除”,交达佳苑改造序幕拉开。
付文勋坦言道,改造顺利实施得益于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院落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管公司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实践。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排水系统进行提标升级,对小区地面进行黑化,对停车位进行规范,对小区风貌进行重塑,交达佳苑由原来的“三无院落”变为了有组织、有门卫、有物业管理的规范院落。在院落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下,小区居民纷纷加入到了加装电梯的队伍中来,小区内四个单元的电梯顺利加装。在这个小区住了20余年的付文勋高兴地说:“这里面住了不少老年人,有了电梯之后,大家的生活方便多了。”
交达佳苑的成功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效应,金水街社区乃至整个老城区其他老旧院落的改造水到渠成。简阳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说:“全市目前已改造老旧院落46个,老城区品质和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社区治理的成色最终取决于发展的活力
城市变化和群众获得感,是社区治理成效的检验标尺。在简阳市委主要负责人看来,社区治理的成色最终取决于发展的活力,只有把社区的治理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受益。
前些年,青龙镇联合村以耕种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为主,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居多,面临着“领村无人”“治理无方”“发展无门”的难题和困境。联合村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加强治理、推动发展的关键之举,建立党组织10余个,组建“党员先锋队”12支,广泛发动乡贤参与社区治理、共谋发展。同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资金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突出民事民议,不断深化“自治”,着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德治”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不断深化,发展的活力得以持续增强。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周富坤说,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招引业主8家,发展壮大苗木、稻虾等特色产业10000余亩,吸引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采取“农旅+”发展模式,引进“稻花香里”生态农庄,利用已成规模的稻虾产业连续举办了四届稻虾美食节,吸引游客20000余人次,旅游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无独有偶,平武镇尤安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利用公共空间开设便民超市、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法律服务站、儿童之家,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破解群众没有归宿感的治理难题,充分凝聚发展合力。
近年来,尤安村群众将土地全域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尤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用以发展胭脂脆桃、柑橘等规模化产业,自身则以土地流转租金、土地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等方式获取收益。目前,尤安村集体资产超过1亿元,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今年51岁的贫困群众王超群,说起现在的日子,她微笑着说:“巴适得很!”(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