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正红来到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深入宣讲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与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共商生活垃圾分类和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
张正红与社区干部交谈了解情况
加强政府主导 共建共治共享
张正红在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中说,要理解和把握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政府部门职能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发挥好三方面作用。
第一个关键词“共建”。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营造全民共建的社会环境。
第二个关键词“共治”。就是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第三个关键词“共享”。就是通过构建共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监管制度等,让基层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要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整合政府资源,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能力。要全面发挥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依法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合乎民心。
落实垃圾分门别类 共建美好家园
张正红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以四川省为例,2018年全省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407万吨,平均每天4万吨,大约1人1天1公斤。如果用装载量2.5吨的垃圾车来运输,首尾相接差不多绕赤道一圈;如果把所有的垃圾都堆在一块儿,每3个月可填满兴隆湖,半年可堆出一个环球中心,一年半可填满整个龙泉湖。
传统的“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混合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既浪费了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又消耗大量的土地和财政资源。个别地方如果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垃圾增长的速度,还会严重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大气等生态环境安全。所以,面对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推行垃圾分类。
社区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时,关键是要抓好分类投放这个环节。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首要的是把群众发动起来,通过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社区宣传栏、宣传手册和资料等途径,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分类、怎样去分类。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社区要根据辖区内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箱房、垃圾桶站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在设置收集设施方面,要通过与居民充分沟通,在“分类”与“便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引导和监督,需要做到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动党员骨干、网格员、热心市民、志愿者、保洁人员,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现场引导员队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场宣传、引导和监督。要通过设置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制度等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注重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要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写入基层自治章程、小区居民公约,不断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走访过程中,社区群众现场提出了家庭是否需要购置4类垃圾桶、生活垃圾4种类型的名称、下一步是否会严处重罚、生活垃圾“前分后混”等问题,张正红都一一作了解答。
突出人居环境 打造绿色新社区
针对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张正红还与社区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进行了交流。他说,作为城市社会最基础的单元和细胞,社区最贴近老百姓,也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创建绿色社区、推广绿色生活势在必行。
抓好社区硬件建设,就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公共绿地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停车设施等工作方案,共同打造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抓好社区软件建设,需要大力培育社区绿色文化,进而让绿色生活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希望人人都能当好城市的主人翁,共同创建一个美好家园、绿色新社区。
据悉,在走访完倪家桥社区时,张正红厅长还与社区干部一起,向群众分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陈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