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山: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9-11-29 16:46:33 编辑:祝丽思 点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行动,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厚植绿色发展 筑实乡村“生态美”
 
       11月25日,公义镇马林村的通济堰“带状”公园,不少村民正在散步、聊天。“以前这里荒草丛生,河里还有很多垃圾,又黑又臭,风一刮,全村人都在抱怨。”回想起过去的通济堰,村民周开伦连连叹气,“现在好了,垃圾不见了,河水清澈了,游步道边还种上了花,村里人常来这散步、锻炼身体,很舒服!”
 
(公义镇通济堰“带状”公园 雷卓鸣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公义镇把河长制工作作为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信息共享、河道巡查等工作制度,并面向群众积极开展宣传引导。
 
       同时,该镇大力开展河道整治,建成公义镇污水处理厂、关停拆除15家河流沿线畜禽养殖场,清淤7.6公里河道、21.3公里沟渠支渠,累计打捞河内外垃圾127吨,有力改善了水域水质,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落地。
 
(古堰新桥 梁卫东摄)
 
       另一方面,该镇充分挖掘古堰文化,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打造通济堰“带状”公园与古堰新桥田园综合体项目。“通济堰由北向南流经新桥村、马林村、公义场社区等7个村(社区),灌溉面积超过2万亩。”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济堰“带状”公园起于该镇杨筒桥,止于马桑湾桥,全长1.8公里。截止目前,该镇先后完成临水山体2公里游步道、1.6公里绿道建设,整体绿化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通济堰‘带状’公园的打造不仅美化了环境、保护了水土,更是为广大游客和当地群众提供了一处休闲健身的场所,成为公义镇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济堰河边蜂飞花舞 梁卫东摄)
 
       据了解,该项目已列入彭山区十大乡村振兴示范点。由于环境优美,先后吸引了四川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四川乡情国画院写生基地等赛事和活动在公义镇新桥村举办。目前,该镇正向全省推广“牛栏庄园”“堰上红砖文化博物馆”“何家院子”等项目,“以后,这里将会变成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厕所革命” 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你看,新建的冲水式厕所轻轻一按阀门,水流一冲,干净卫生!”11月26日,谈及开展“厕所革命”以来的变化,武阳镇泥湾村村民代学华的脸上漾起了笑意。作为该村首批完成厕改的人之一,代学华说,家中旱厕改造后,再不像过去“一个茅坑两块砖,蚊蝇滋生臭烘烘”,家里还通了天然气,随时可以洗澡。
 
(彭山美丽乡村 向庆淼摄)
 
       泥湾村是彭山区农村卫生改厕试点村之一。“通过厕所改造,不仅让村民家中干净整洁了,还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环境卫生。”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开展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该村还积极推进村庄周边环境整治,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先后完成了村水泥路面硬化、种草植树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休闲广场等,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该村还开展“垃圾革命”,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方式,通过召开村组户动员会、发放宣传资料培养村民垃圾分类习惯。“全村垃圾池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大伙也变得讲卫生、讲文明,村里几乎没有乱倒垃圾的现象。”该村相关负责人感触地说道,如今的泥湾村,道路平坦、绿树成荫,处处生机盎然。
 
       泥湾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彭山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彭山区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着力城乡厕所改造,全面提升全区厕所建设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该区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扶贫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等,推动乡村厕所提档升级,计划3年内完成27座乡村公厕新建、改造。同时,该区还打造了5个农村卫生改厕试点村,深入推进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以前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出去,臭气熏天。自从建了生态湿地池后,很少闻到恶臭的气味了。”近日,谈论起村里新投入使用的人居环境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工程(即生态湿地池修建),谢家镇石山村村民对赞不绝口。
 
(谢家镇石山村的污水处理系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群众的认知与参与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谢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定点倾倒,生活污水也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B标排放标准。”石山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采用“单户单建”“双户合建”“多户联建”等方式建设生态湿地池。农户洗衣做饭后的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管道接入生态湿地池分解净化后,通过清水观察池排出。
 
       经过大力整治,如今的石山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笔直整洁的柏油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栽满鲜花绿植,污水管道连至每家每户。
 
(义和悦园村道 温选鹏摄)
 
       石山村的蜕变是彭山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一个亮点。近年来,该区着力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模式,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点建小型一体化处理设施,在农户家修建生态湿地池。同时,在各乡镇建污水处理站、大型一体化处理设施,有力推动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无遗漏、全覆盖治理。
 
       目前,全区已建成48座城市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配套污水管网15公里。同时,建成31座农村居民聚居区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区13个乡镇(街道),服务人口约3万人,完善乡镇污水管网60.7公里,解决污水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罗端 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