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0万辆到60万辆,从无序到有规,回顾这几年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单车秩序方面所做的工作,还真有那么一点儿成就感。”11月5日,《成都市废旧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巡查清运回收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这是关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巡查清运回收的管理办法,也是成都在共享单车管理工作中再次探索的标志。
经过近4年的共享单车管理工作,从成都区域内最高峰值180万辆,到今天稳定在60万辆左右,说到“经验”,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容和广告招牌管理处处长李健思考了几秒说:“服务,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主动服务企业,以服代管的初心未变。”
初心即服务
如果用最简短的词来概括,“服务”正是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对共享单车管理工作态度的最好注解。
2016年,共享单车开城,迅速遍布市场每一个角落,在很多城市还未意识到共享单车所带来的问题时,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率先将共享单车管理、停放纳入市容秩序的一部分,进行了前期约束。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携手哈啰出行,将去锁后的旧款哈啰单车捐至四川省简阳市五合乡龙潭村,助力扶贫攻坚。图为村民领取单车。
“最头痛的时候是2017年年初,那时候共享单车有9家企业在成都布局,主城区车辆一度达到了130万辆。”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此时光靠约束已无法解决问题。经过研判,2017年3月,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在总体思路中明确了鼓励、支持、引导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为市民提供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
企业吃到了鼓励发展的“定心丸”,同时也进入了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轨道。服务更好、市场更认可的共享单车企业最终存活下来,数量也逐步控制住了。
“亮点”靠服务
对于“服务+”,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有自己的答案,“多为各方着想,匹配柔性管理”,这正是成都市对新兴事物的态度——审慎包容。
共享单车总量得到控制后,如何为城市提升服务质量?成都市城管部门再次面临挑战。
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后,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认为一是要提升骑行率,二是要降低闲置率。这与广大市民、企业的共同诉求高度一致。如果一辆车闲置5天,对企业来说是没有商业价值的。车辆骑行率低,运维成本就会增高,而往往导致路面车辆淤积的就是这两个因素,所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良性循环,从数量战里脱离出来,回归商业本质。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从来不提倡“以罚带管”,而是扎扎实实建立了一套从准入到控量、从运营管理到单车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在《成都市废旧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巡查清运回收管理办法》出台前,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还走访了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并会同其他部门共同为共享单车企业寻找再生资源回收方案,为每辆车建立起了完整的“生命档案”。
城市里的旧单车换新,但旧车还未达到作废标准怎么处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会同单车企业一同研究并作出示范——2019年9月30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携手哈啰出行,将去锁后的旧款哈啰单车捐至简阳市五合乡龙潭村,为村民提供了极大便利。
细节见服务
在成都,重点区域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在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必须实名登记备案,每天早晚到对应的街道办事处“打卡”,街道办事处逐级将区域内运维人员的出勤和维护工作情况反馈给企业,以此为企业给运维人员工资奖惩提供“官方佐证”。
细致入微的服务还体现在诸多方面,如每月底,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都会安排相关处室带头上街帮共享单车去除“小广告”;重大节假日、重要区域,保障共享单车秩序的城市管理队员比共享单车企业配比的运维人员还多……
更好服务,还需更深体验。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宏斌经常亲临街面检查督导,也常常自己动手帮助企业扶起倒地共享单车。“这让我们既感动,又自责。”数家共享单车企业表示,“反思如何践行为城市服务的理念,是我们常有的内心活动。”
2018年9月起,成都市将每月15日定为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集中清理日,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开展坏损车、僵尸车清理,市、区城市管理、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门联合成立督导组,由部门领导带队,分组开展清理督导工作。
冬季来临,骑行量显著下降,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开始部署新一轮的工作,将督促企业减量30%~50%,就近仓储并由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执法队员不定期清点,到春天再逐步放出。
为做好单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何汝云(中)视察哈啰单车仓库。图为何汝云询问废旧坐垫回收细节。
“从共享单车身上,我们体会了科技推动出行进化的力量,而科技也将赋能城市管理。我们正在探索智慧化管理平台的运用,以后将实现智能调度管理,就各区域、各道路的车辆骑行、淤积情况,实时自动预警,高效调度。”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享单车管理的“成都经验”屡获点赞。一年来,十多个城市到成都考察调研、学习经验,而成都共享单车“服务促管理,细节见成效”的思路,也将不断得到实践、延续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