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绵高速是连接九寨沟和绵阳的高速公路,全长244km,将打造为全国“绿色公路”样板。“我们负责的是九绵高速16标,起点里程在102公里位置,终点里程在112.6公里,施工范围刚好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国铁建港航局九绵高速LJ16标总工程师李旭东介绍说,九绵高速的生态环保要求很高,地形地质条件又相对复杂,给建设者们增加了一定的挑战。
项目面临“四大”难关
V型河谷地貌增加了施工难度,对推进工程进度具有一定的延缓性。遇山凿洞、遇水架桥是九绵高速修建的常态,在港航局LJ16标10.648公里里程中,桥梁加隧道的修建就占9公里左右。其中受地形地质的影响,连接15标段和16标段的自一里隧道曾面临改线问题,停工一年后才在近期复工。
地质灾害频发,每年有效施工时间仅8个月。“因河谷狭窄,雨水较多,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发洪水的情况”,李旭东所在的项目部很多大型设备均建在沿线河道上,每年涨水时,材料和机器设备都会面临一定损失,后期恢复又将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塌方、泥石流也是当地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有一次塌方,我们项目部上的同事很幸运地从下面跑过来了”,李旭东半开玩笑的说,干我们这行的危险系数还是有点高。
位于地震高频区,卵石层河道打桩费劲。16标段跨越地区刚好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弱震威震时有发生。据2018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高峰期时,1个月平均能感受到两次地震。在前期策划时,就将九绵高速设计为抗里氏8.0级地震。“在进场之后,桩基的长度经过一次变更”,李旭东介绍说以前的桩基大部分长度更多是是16-20米范围之内,现在依据情况不同,已调整到25米左右。
河道属于卵石层,缺乏稳定性,容易造成塌孔。“有时候一个桩可能要需要打2个月,并且施工风险很高,很容易造成质量事故”,李旭东感觉也很无奈,在16标段的河道打桩过程,反反复复已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身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保是重中之重。环保、生态是总工李旭东口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前期项目部还未进场之前,港航局就安排了20名同事进行前期调研,从施工难度到环境保护做了一份详细的策划。16标段的施工地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属于Ⅰ类水源地,但所架桥梁大部分又位于河谷地带。完善基础设施与保护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成为了李旭东所在项目部开工之初需解决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们做了30余个泥浆箱,防止泥浆外流和泥浆下沉”,李旭东介绍说,此次还用大的编织袋子,堆码在河岸两边,防止水土流失。除此之外,边建设边种植,在港航局2号梁场附近,桥面基本上已经大致铺好,路两边新种的格桑花开得正艳。
艰苦环境中实现技术创新
截止目前,中铁建港航局九绵高速LJ16项目部已完成专利申请1项。九绵高速LJ16标项目全线共有特大桥2座,大桥3座,匝道桥3座,避险车道1处,需修建护栏共计27838m。如何保质保量完成护栏项目的修建,李旭东带领团队日思夜想,并经过层层实践研究,最终研究“采用塑钢模板浇筑防撞护栏施工技术”。
该技术运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新型钢质粉末PX合金钢材生产,自动化模板生产线工艺改进而来,在保证模板耐用性的同时,又减少加固辅材及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此之外,塑钢模板可重复加工、循环利用,在施工期间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刘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