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天的利州,经济繁荣、生机勃发,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核心区”目标,正昂首阔步在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上,全面建设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市辖区。
自1985年建区以来,利州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应对宏观经济变化中稳步前行,在战胜地震、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坚强奋起,经济总量由建区之初的2.61亿元增至2018年的273.1亿元,八项主要经济指标7项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三大产业优化升级,三大产业结构从26.9:35.4:37.7调整为3.7:52.5:43.8,实现了产业结构“三分天下”到“二产占主导、三产超一产”的历史性跨越。
转型提能 工业经济大跨越
位于回龙河工业园区的昕蔚管业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在一线,加紧生产,赶制订单。成立于2016年11月的昕蔚管业,主要从事不锈钢管材生产、销售,压力表专用铜管生产、加工及铜制品材料销售。公司办公室主任刘袁宏说,现在每个月订单都有130份左右,80%是外贸订单,月利润可达100万元。
做强产业,首要是强攻工业。
近年来,利州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不断加强工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调整步伐,坚持走集群集约、产业高端的工业强区之路,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转变,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坚持以“高精尖优”制造业作为工业主攻方向,坚持集群集约创新发展,持续做大做强机械电子、食品饮料主导产业。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增加至83家,产值年均增长超20%,规模跨越150亿元台阶,主导产业占比达44.39%。其中,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4.4、2.2和0.5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9%。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成功引进日航科技、大唐风电、新良农业、汉远建材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建成汇源饮水、龙洲园食品、华气广元、海鹏科技、鑫盛纸塑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有效拉动了机械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电力、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近五年来,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新开工工业项目149个,竣工项目145个,年均完成投资24.5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投资11.9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7.5和2.9个百分点。
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坚持工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高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大荣食品工业园、广元机电产业园、回龙河工业园、清江石羊工业园和宝轮工业园五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开发园区面积16.85平方公里,随着宝轮和清江石羊两个工业园建设的实质推进,“一区五园”格局将全面形成。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坚持“扶大育优”方针,抓骨干型龙头企业培育,创品牌、扩市场,促进企业质效全面提升。目前,利州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拥有省知名品牌13个、市知名品牌21个。大力推动“利州造”产品走出去,百夫长饮品公司在阿曼苏丹国建成广元馆,成立首个境外广元特产馆。2018年,全区实现工业税收2.47亿元,同比增长196%;今年上半年税收突破1.6亿元,同比增长96.2%,昭钢炭素税收破亿元大关。
提质增效 农业产业大发展
三堆镇小河村村道边,白色薄膜撑起一个个大棚。掀开软软的塑料薄膜门,一排排人字形木架上,一丛丛金黄的“花朵”甚是惹人喜爱。这是称为金耳的高级木耳,市场价干货达到120-150元/斤,比普通木耳高出3倍。小河村深居大山,祖祖辈辈有种植木耳的传统,过去基本上是传统种植,产量低,收入低,还毁林。通过帮扶部门的积极协调,小河村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搭设钢棚、支立木架、铺设水管,给予恒定温度、湿度,请来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当地农民不但学到了技术,还通过园区务工增加了收入。
现代农业产业是区域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利州农业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体要求,遵循“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发展思路,始终聚焦“女皇故里·芳华田园”总体目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强农业产业、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一片两带、两核三区、两组团”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2+1”主导产业和“1+2”辅助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川东北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示范区”,全面推动利州农业农村发展上档升级,在全面建设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市辖区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伴随着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利州现代农业取得稳步发展,全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生态养殖、道地中药材、木本油料和四季花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1+5”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体系,以“一片、两带、两核、三组团、三区”为空间布局,以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特色产业园“三园联建”为抓手,重构“1+5”的产业发展体系。
创新产业振兴经营体系,多元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化作业等服务,构建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合作互赢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推进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结合资源禀赋及现代农业园区布局特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农产品初(深)加工潜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注重成规模打造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农家文化、农家宴等休闲农业项目,吸引游客观光、体验、采摘、消费,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有人气、农民有收入。
深挖潜力 第三产业大提速
赏五颜六色的花海,品麻辣鲜香的农家小菜,逛原味十足的田边市场……自今年4月开园以来,赤化镇泥窝社区“花花世界”花卉博览园一直很“火”,村道上车辆穿梭不息,景点周边农家乐食客爆满。
在利州区,像赤化镇泥窝社区“花花世界”花卉博览园这样承载着“吃、住、游、购、娱”等多功能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这些景点是文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的一个剪影,也是利州深挖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蓝图描红添彩的点睛之笔。
近年来,利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建设,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完善。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服务业实现大提速,电商、物流等新业态发展迅猛。苏宁、京东、阿里巴巴广元馆先后落户利州,163家限上企业90%触网,成功纳入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试点县。加速形成金橄榄、万达、老城中央商务中心、宝轮等六大特色商圈,建成20余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销售总额突破60亿元。川北电商城、水电五局仓储物流园等4个项目加快建设,义乌小商品城二期、远发广场等5个项目竣工营运。沃尔玛超市、全季酒店等知名企业入驻利州。中移铁通、城刚劳务等14家企业顺利进规,冠鑫汽车、华星锦业等8家企业成功上限。百夫长清真饮品公司在阿曼苏丹国建成广元馆,成为首个境外广元特产馆。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2家,总额突破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0%,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三产融合发展,电商市场交易额达34.8亿元、增长18%。成功研发“则天女皇筵”特色菜系,苴国里创业大街创建为省级电商示范基地。
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天曌山旅游区、大唐女儿村等59个康养旅游项目有序推进,投资50亿元的鲲鹏小镇、投资30亿元的智创小镇、投资25亿元的蜀道·花前月下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签约落地,其中凤凰小镇为近年来除万达广场外,引进的最大项目。成功举办利州山珍节、龙潭风情游、金洞飞花令、大石采竹笋、三堆赏荷花、工农泡温泉等康养惠民活动25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龙潭山地农业公园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522万人次、增长12.4%,旅游综合收入达97.5亿元、增长24.7%。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大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成芳香南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推进生态、康养、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加强瓷窑铺遗址、观音岩等文物保护,深度挖掘女皇故里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加快鲲鹏小镇、蜀道·花前月下度假区、智创小镇、大唐女儿村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实施“十个一”工程,加快建设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大力推进生态康养旅游文化惠民活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积极推出一批疗休养、研学旅等旅游新产品,扩大利州康养旅游知名度。
征程万里云鹏举,潮涌风劲正扬帆。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利州,正在不断书写产业发展新的篇章。(常力文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