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被冲毁的漫水桥。
9月16日,连续十多天的秋雨终于短暂停歇,朝天区东溪河镇三龙村许开应正忙着抢收地里的玉米。
临河而居的许开应家就在东溪河(河流名)岸边,而他家的土地,大多却在河对岸。“如果在前两年,像这样持续不断的下雨天,这季庄稼就可能烂在地里。”
“这条河,是祖祖辈辈心头最大的痛。现在好了,有座桥的梦想终于成真了。”许开应捋了捋玉米胡子上的水,轻轻地插进手推翻斗车里,“这条河,不仅给三龙村群众出行带来难题,也是横亘在我们镇陈家村、花石乡盘龙和金花村5000多群众心头的痛。”
攀谈间,今年70岁的刘少文老人从桥上走过来,说起因河阻隔而导致种地艰难,他讲述,在包产到户时,他所在的村民小组为了公平,将顺河而下3公里外的几十亩土地,家家户户都分了一块。
“背圈肥下种、挑粪水灌苗、收粮食回家,都得走陡峭河边的羊肠小路。”刘少文说,走小路来回打小跑就需要一个小时,既耽搁时间,还很不安全。于是,他在年轻时,练就了村里响当当的好水性,每次背挑扛的重体力活,就用两个汽车内胎扎成的简易筏子运输,让邻居们好生羡慕。
2019年9月,林庵寺大桥建成通车,彻底解决5000群众过河难题。
“旱季可以搭木桥过河,到了汛期送娃儿到东溪河镇上学,原本半小时的路程,只有绕两个多小时山路。”22年前,因交通闭塞从花石乡盘龙村嫁到东溪河边的李文红,却还是没能嫁到不被河阻隔的河对岸。
2007年,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漫水桥。虽然在暴雨季节,还需要绕行,但被阻隔的四个村的群众,已觉得非常满足和幸福。可是,这样的“好景”仅过了10年。
2017年8月,发源于甘肃康县、流域183平方公里的东溪河上游,突发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三龙村的便民桥被冲毁。
过河,再次成为四个村群众最大的难题。
“上学、出行多走点路还是小事,最揪心的是看到抬着病人的焦急和慌乱。”李文红回忆,以前,有位村里的姑娘,在走小路时不小心摔到河里,导致重度脑震荡,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从此生活无法自理。2000年左右,一位收购土特产的乐山生意人在村里突发心肌梗塞,村里十几个小伙子抬着沿小路跑到羊木镇,才救下一条命。今年夏天刚发了大水,该村二组的罗德泽不慎从梯子上掉下,导致脚部骨折,眼看着救护车等在河对岸,大家多次涉水都没能趟过,最后找来附近施工的大型机械,冒险将病人送到对岸。
同样的故事,在刘少文老人的记忆里更多。年轻时,刘少文因为身体好、水性好,只要河里一涨水,他总要到河边看看,可就是这样看看,曾救下很多淌水过河人的命。
来往车辆从新桥上通过。新桥下方就是被洪水冲毁的漫水桥。
“桥通了,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而且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三龙村党支部书记罗德芳介绍,2018年底,总投资700万元的林庵寺大桥建设项目正式动工修建,于近日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四个村群众祖祖辈辈的过河难题。
采访中,恰遇一辆货车驶过桥。交流中得知,司机李国林也是三龙村人,他介绍,自从这座桥通车后,已有十多家开始动工修建房屋、硬化入户路和院坝,请他拉建筑材料的生意一下又红火起来,他还邀请:“再过一两年,你再来看看,村里的变化一定翻天覆地。”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艺术家笔下的美好,对于生活在大山脚下、临河而居的广大群众,更深切地体会却是极度不便和艰难。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将交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手棋,全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建成跨江河大桥40余座、便民桥近70座,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郭兰 张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