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丰收了!我家核桃收了1000多斤,收入上万没问题!”朝天区蒲家乡河坝场村四组何玉华,在院子里用耙子翻搅着晾晒的核桃,高兴地说道。
时下,广元朝天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40余万亩核桃采收已基本结束。种植户正忙着晾晒、销售。据预测,今年,朝天核桃产量可达4.7万吨,产值将再创历史新高。
丰收季,核桃树成“摇钱树”
走进蒲家乡河坝场村,放眼望去,无论是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还是在崖前沟畔、山坡林间,满目皆是茂密的核桃林……
“大家靠种核桃,日子越过越好了!”河坝场村村主任何应军正和家人剥青皮,看着一颗颗核桃从青皮中蹦出,高兴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线。
这样的幸福感,该村四组种植大户何昌裕感受更深切。何昌裕介绍,他家20多亩核桃已有13亩挂果,按照目前10元每斤的市场行情,收入将超过4万元。何昌裕还算了一笔账,再过两三年,他家20亩核桃全部进入丰产期,每年可产鲜核桃8000斤以上,产值将达8万元。
“群众看准了核桃产业的好前景,全乡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形成了户户有技术明白人、无地不核桃的良好局面。”蒲家乡林业站杨军介绍,目前,该乡1190余户农户发展核桃,全乡共种植8000多亩,年产1600余吨核桃、实现综合产值3500万元。
近年来,朝天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发展思路,把核桃产业作为加快跨越发展、决胜脱贫奔康的首位产业来抓,着力在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延伸链条、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全区核桃种植规模达45万亩1050余万株,建成万亩核桃产业乡镇12个、千亩核桃专业村110个、百亩核桃生产大户800余户。核桃产业已成为该区覆盖面最大、受益人口最多、最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林果产业,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成为群众脱贫奔康的“摇钱树”。
合作社,引领群众“奔富路”
“经过初加工,鲜核桃价值可提升1.5倍。”在朝天区宣河核桃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给核桃去壳、取分心木、加装礼盒包装等,该合作社负责人蔺丽苹说。
宣河镇一直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但曾因缺乏组织经营载体,一直难以形成产业。2003年,蔺丽苹不顾家人反对,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乡亲们的核桃,经初加工后,再转卖出去。2008年,宣河核桃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核桃销售数量、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把外地的经验和技术带回来推广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蔺丽苹介绍,2013年,她到云南学到了核桃品种改良“高枝嫁接”技术。回来后,通过用自家核桃树做实验对比发现,利用高枝嫁接改良后的核桃不仅挂果时间缩短了两年,单株产量还提高了3至5公斤……
“要想把一个产业发展好,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抱团发展才得行。”蔺丽苹说,近年来,以该合作社为纽带,在辐射区域全面实行定向扶持、定向收购、定时技术辅导的“三定”服务,带动核桃大户20余家、小农户400多户(其中贫困户260余户)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形成了“产、加、销”利益共同体,核桃产品远销重庆、河北、北京等地。
如今,该区像蔺丽苹这样的核桃专业合作已达36个,带动基地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6000元以上。
精加工,提高核桃“附加值”
“每年中秋前的几个月最忙。核桃月饼订单非常多、需求量最大。”在朝天区七盘关工业园越龄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手工制作、低温烘焙、包装分拣……
朝天区月饼协会负责人、该公司总经理谢富贵说,核桃月饼主要原料就是朝天核桃仁,核桃仁20元一斤买进,经过加工,生产的月饼销售价格可达150元。“全区32家月饼生产企业和手工作坊,每年要消耗1000多吨干核桃。”
“仅烘焙桃仁,我们就生产有17个品类、30多个规格。都深受消费者青睐。”同在该工业园内的棒仁食品公司董事长尹宏飚说,朝天核桃除用于加工月饼外,还主要生产成烘焙桃仁,原料需求量更大、消费群体更广、销售距离更远,该公司生产的烘焙桃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近年来,朝天区在发展核桃原料基地建设的同时,切实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核桃深加工项目,开发出系列核桃加工产品,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朝天核桃就地转换率为70%,有效提高了核桃产品的附加值,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生态发展之路。(郭兰 鄢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