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插上“云翅膀” 发展启动“新引擎”

来源:阿坝日报 时间:2019-09-11 18:11:06 编辑:刘映红 点击:
  上世纪70年代,供销社是农村最热闹的地方;80年代,国营百货商店是老百姓消费集中释放的主要场所;90年代,各类超级市场、便利店陆续涌现;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激发了人们新一轮消费动力。
 
  振奋人心的数字,记录着阿坝州经济社会的变迁,镌刻着电子商务跨越发展的历程——2015年阿坝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0亿元,2016年阿坝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2亿元,2017年阿坝州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达68亿元,2019年1月至7月阿坝州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达41.08亿元;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州13县(市)全覆盖,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全州累计建成1个州级电子商务产业园、8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站、597个乡(镇)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点。走过“酒香不怕巷道深”和“富居深山有远亲”的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键鼠标拍下“琳琅产品” 足不出户能购物
 
  “城关二小门口取快递。”9月1日,小金县美兴镇石灰村村民邓凤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后,来到离家20米的城关第二小学,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快递。
 
  “现在买东西很方便,而且选择面也很广。”邓凤告诉记者,如今她基本上都在网上买衣服,可以货比多家,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在我州,消费者的购物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
 
  “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太方便了!”邓凤说,随着美团、阿坝淘等外卖平台在阿坝州的推广,“外卖美食”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还带动了一大批人就业。
 
  市场需求、政策红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迭代升级。阿坝州的消费者们也追赶新时尚,在电脑、手机上筛选商品,并网络支付,静待“快递小哥”送货上门。
 
  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土特产走出“深闺”
 
  “杨基明,太平乡太平村;致贫原因:缺技术致贫;为您推荐:特产中蜂蜜58元一斤……”记者走进茂县太平镇太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基明家中,用手机扫描墙上贴的二维码后获取了这些信息。
 
  在茂县,像杨基明一样拥有“一户一码”的贫困户有很多。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童建花家收获莴笋1万余斤。“以前,这些农产品要等收购商上门才能卖出去,如果收购商不来,只能眼巴巴看着莴笋烂在地里。”童建花说,如今,通过二维码在平台上就能销售农产品。
 
  土特产走出“深闺”,农牧民群众是最大受益者,快递工作人员是见证者。填单、包装、分拣、上车、发货……连日来,小金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集散中心申通快递站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站点负责人毛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小金松茸、苹果大量上市后,他们都会打一场物流“硬仗”。通过互联网平台,小金苹果销量不断增加,价格也翻了番,果农们鼓足了腰包。
 
  “上半年我州农产品网销量很可观。”州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1至6月,我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3294万元。
 
  汶川车厘子、茂县花椒、小金苹果……乘着电商快车,我州农特产品成为内地消费者的“新宠”。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根网线,电商发展助力阿坝群众致富增收。
 
  电商引来“凤凰栖” 凝聚发展动力
 
  开车行驶在海拔2000多米的盘山公路,扛着麻袋装卸水果……这是阿坝州原产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阿菓家”品牌创始人蒲恩亚的日常生活。
 
  2016年3月,我州在汶川县城建立了州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为电商创业者提供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返乡创业的蒲恩亚进驻州电商发展中心并注册“阿菓家”品牌,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在网上销售阿坝农产品,开通了网络零售、批发、一件代发等业务,是我州第一家互联网农产品一站式供应商。
 
  自创业以来,蒲恩亚主动帮助当地农牧民群众在互联网上销售农产品,并鼓励和带动当地群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农产品,带动了汶川、理县、茂县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电商发展。
 
  如今,像蒲恩亚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嘉绒姐姐阿娟”“阿坝小王子”等网络红人,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助力阿坝农特产品销售。
 
  电子商务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近年来,州、县(市)相关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大力实施现场培训和远程教育,把懂业务的专业人才、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充实到电商队伍中,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电商发展服务队伍。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网商总数30857家,电商带动的就业人数12.24万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我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成为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阿坝各族群众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电商发展的美好明天。